<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正確把握漁塘施肥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18
    核心提示:池塘施肥可提高浮游生物的數量,直接關系到漁塘產量的高低。池水肥度一般以透明度和水色來衡量,它是表明水中餌料生物的多少和水質肥瘦的主要依據。總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據肥料的肥效應、池水原有肥度和所養魚的耐肥力而確定。
          池塘施肥可提高浮游生物的數量,直接關系到漁塘產量的高低。池水肥度一般以透明度和水色來衡量,它是表明水中餌料生物的多少和水質肥瘦的主要依據。總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據肥料的肥效應、池水原有肥度和所養魚的耐肥力而確定。人糞、畜糞肥效高,應少施,底泥較厚、草食性魚類為主的漁池也要少施。具體講,識別肥度和用肥量的標準如下。

    池塘溶氧。主要養殖魚類最低溶氧量為3毫克/升,有機物耗氧量大致為30毫克/升,在生產上要把握住。魚類生長旺季要保持鰱魚、鳙魚每3~5天輕浮頭一次,以黎明前后浮頭、日出后很快下沉為好。

    浮游生物量。魚類生長期浮游植物為2000萬~5000萬個/升、浮游動物為4000~5000個/升。在生產上常根據透明度和水色來判斷,一般池水透明度以25~30厘米為宜。此時,池水肥度適中,餌料生物豐富,溶氧高;水色以茶褐色、油青色為佳,前種水色為施有機肥的水色,后者為施無機肥的水色。若透明度過大、水色過淡應適當增加施肥量,反之要減少甚至停施。

    營養鹽類。水體中的營養鹽類主要有硝酸鹽、磷酸鹽和硅酸鹽,一般含營養鹽類多的水天然餌料生物量大,此水為肥水。但過多的話,水質會太肥,耗氧量大,可造成魚類缺氧中毒。因此,要適當施肥,控制其鹽類濃度,一般硝酸態氮含量為2~3毫克/升、銨態氮含量為0.1~1毫克/升、磷酸鹽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為0.1~1毫克/升、硅酸鹽中的二氧化硅含量為2毫克/升。

    施肥量。化肥在水體中的魚塘濃度為氮1~2ppm、磷為0.1~0.2ppm,其施肥量應根據水中氮、磷的含量而定,通過施肥把水中氮、磷比調節到7∶1~10∶1。施用化肥時,每畝水塘每次施尿素和過磷酸鈣各3~5公斤。施用有機肥時,每500公斤魚產量施1500公斤以上。基肥每畝可施糞肥250~300公斤或綠肥200~250公斤。

    注意事項。有機肥要經發酵腐熟下塘,并且有機肥和無機肥混合使用。追肥要選擇晴天進行,當氣溫較高、陰雨連綿或魚病發生時要少施或不施;在施用化肥時不能與堿肥混用,目前使用的化肥多呈酸性,一般都忌與生石灰、草木灰或其他堿性肥料混合使用;一般施用有機肥的池塘水質會酸化,應定期使用生石灰。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正確 把握 漁塘 施肥量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915 second(s), 99 queries, Memory 1.1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