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黃鱔養殖的冬季技術管理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1-31  來源:江蘇農業信息網
    核心提示:古人云:“冬季性寒(凜),天象嚴肅,時令封閉”,萬物均須靜靜地躲藏起來。這也是黃鱔冬季管理的要點所在。首先是讓黃鱔具有安靜冬眠的環境,否則就談不上解決可能發生的冰凍之災。
        古人云:“冬季性寒(凜),天象嚴肅,時令封閉”,萬物均須靜靜地躲藏起來。這也是黃鱔冬季管理的要點所在。首先是讓黃鱔具有安靜冬眠的環境,否則就談不上解決可能發生的冰凍之災。

      一、“藏”的前提

      黃鱔在正常飼喂條件下,13℃以下就不再攝食;但如果秋季飼養期營養不良,黃鱔所積累的營養不足于越冬,此時盡管水溫下降,但黃鱔仍然無“藏”意,即使水溫降至3~5℃,它也還有覓食之欲,這種情況對越冬極為不利。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往往將體大膘肥的商品鱔捕起,留下無膘的小黃鱔,這些小黃鱔體弱的原因多數是由于長期爭不到充足的餌料而造成的。如果商品鱔捕起后,來不及補食于小鱔,到了冬季,這些小鱔就因能量不足而不可能靜下來越冬,這就將不到我們所要求的“藏而安,安則靜,靜則穩的越冬目標。

      二、越冬前的氣溫已近13℃時,就應勤換水,并進行一次增氧消毒。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放氣換水。

      用鋼犴向泥溝插放氣孔,要求深插至底,每20厘米一孔,待多數氣孔無氣泡竄起時,即放干全部池水,并用帶柄密篩將整修池面篩上一薄層生石灰。待干池48小時后,灌入處理水至泥埂頂部。灌入處理水后2小時再降低水位至10厘米深淺。12小時后進行大流量流動換水1~2小時。

      2、臭氧滅菌。

      可采用臭氧消毒增氧機進行載體底部滅菌,也可同時將二氧化鈣放入機內均勻散入底部。開機時間約1小時即可。每10平方米鱔池定2個消毒孔進行2次開機即可。

      3、加注增氧劑。

      消毒增氧機停機后,將所有消毒孔用濕草阻塞并用池泥填平。然后打開竹筒蓋,灌注二氧化鈣,每次用藥量及灌注方法不變。

      4、放水加蓋。

      氣溫一旦降至10度左右,就應立即放干池水,待泥面稍稍風干后,便鋪蓋上一層約20厘米厚的稻、麥草,同時將緩沖坑中的水加滿。所蓋稻、麥草應分兩層鋪蓋,其中下面一層應消毒后鋪蓋。方法是將草浸入5%生石灰水溶液中,待24小時以后,撈起瀝干表面水,即可直接鋪滿于鱔池泥埂泥溝。鋪蓋厚度約為10厘米之后,再在其上鋪蓋約20厘米厚的干草即全部完成。

      三、越冬的管理

      以保持鱔池的安靜為目標,以黃鱔的安全為目的。管理指標主要有:草中無鼠;泥面無水;坑中有水。

      1、草中無鼠。

      冬季寒冷,不少動物喜于就草為巢,如鼠、貓、獾、鼬等。這類動物嗅覺極為敏感,只要一旦選中以鱔池為巢就免不了挖鱔為食。防治方法有多種,可在鱔池壁頂罩以細網或塑料薄膜,也可安置電貓乖。

      2、泥面無水。

      所謂泥面無水,是指冰凍時節,草下泥面上毫無冰凍現象發生。否則,黃鱔就有被冰封而造成缺氧窒息的可能。一般而論,只要池面稻草無冰凍狀況,泥面就不會冰凍。一旦泥面冰凍,由于冰土隔絕了鱔池載體與窨的氣體的交換作用,導致鱔體缺氧而蘇醒,并出現不安騷動,甚至向上竄動,增加了耗氧量,最后窒息而亡。為了解決該問題,一方面要及時破冰通氣,另一方面須進一步除去泥面積水,加厚保溫層,并可罩以無滴塑料薄膜加強保溫。

      3、坑里有水。

      是指鱔池的進水緩沖坑保持有一定的水。黃鱔越冬是靠皮膚孔側線孔及泄殖孔進行輔助呼吸的,這一呼吸作用是靠鱔體內體液和體外的粘液作載體進行交換來完成的。這種粘液離不開水,但水的需要量不是很大,只要載體的含水量達到60%即可。緩沖坑中只要能保持有一定的水,就可萬無一失。

      另外,冬季管理仍然要堅持巡池。一旦發現問題,必須及時處理。否則,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603 second(s), 303 queries, Memory 1.6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