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魚池害藻防除方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11-03
    核心提示:在池塘養殖中,往往產生大量的有害藻類,造成水質惡化,影響魚類生長,甚至引起魚中毒死亡,現將養殖池塘中容易蔓生的幾種主要害藻的防除技術介紹如下: 一、水綿、雙星藻、轉板藻(俗稱青泥苔)。多在天氣轉暖后,在漁池淺水處萌發,長成縷縷細絲扎在池底,直立水中。


        在池塘養殖中,往往產生大量的有害藻類,造成水質惡化,影響魚類生長,甚至引起魚中毒死亡,現將養殖池塘中容易蔓生的幾種主要害藻的防除技術介紹如下:

        一、水綿、雙星藻、轉板藻(俗稱青泥苔)。多在天氣轉暖后,在漁池淺水處萌發,長成縷縷細絲扎在池底,直立水中。當其衰老時斷離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團團亂絲,魚苗魚種誤入其中易被纏繞而死。大量藻絲漂浮水中,還會影響浮游生物生長,使池水變瘦,不利于魚類生長。水綿等發生后,可用除草劑撲草凈每畝150-200克;也可用草木灰撒向青苔泥上,雨天后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制成溶液潑灑。但須注意的是,在使用撲草凈殺滅大量有害藻類后,大量死亡的藻類腐爛易造成池塘水質變壞,導致水體嚴重缺氧。因此,滅草期間應注意水質變化,以便及時注入新水或采取增氧等措施。

        二、多甲藻、裸甲藻(俗稱紅水)。多發生在有機質多、硬度大、呈微堿性的池塘中,它們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如當水溫和pH值突然改變時,就會大量死亡,產生甲藻毒素,使魚中毒死亡,溫度變化較大的季節應特別注意。防除方法是在溫度變化大的季節,應注意經常換水,調節水質。紅水發生后,每畝用生石灰15公斤制成溶液全池潑灑,以提高池水的pH值,使這些藻類死亡,然后換進新水。也可用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池水藥物濃度0.7毫克/升,2天后再換進1/3的新水。

        三、銅綠微囊藻,水花微囊藻(俗稱銅銹水)。這兩種微囊藻是常見的藻類,少量時對魚沒有危害,但大量繁殖時則會造成危害。當大量藻體沉淀死亡時,微囊藻一方面會分解產生羥胺、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另一方面還能分解耗氧而導致池水中嚴重缺氧。防除方法可用硫酸銅0.7克/立方米池水中遍灑在藻體上,另外,撒施生石灰也可清除這些藻類的危害。

        四、卵甲藻。卵甲藻在魚體表面寄生后,會使魚類感染打粉病。病魚全身像裹了一層白粉,白點連成片。防治方法可用生石灰(每立方米池水10-20克)遍灑,也可調節水質pH值至7.5以上。對發病池,則必須用濃度為150克/立方米池水的生石灰徹底清塘后再使用。

        五、水網藻。多發生于水質較肥的淺水魚塘中,旺盛的絲狀藻體集結于網帶,魚苗誤入網中常會因呼吸困難和無法攝食而死亡。防除方法是在放養魚種前用生石灰清塘,每畝水深1米的水體用量為7.5公斤。發生該藻時,可用硫酸銅溶液潑灑池塘水面,使池水的硫酸銅濃度為1.5毫克/升。

     
    分享:
    關鍵詞: 魚池 害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34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