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月鱧人工繁殖及池塘養殖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6-07
    核心提示:㈣ 月鱧池塘養殖技術 1、池塘單養:月鱧單養效益突出。每0.067公頃可年產商品魚1000公斤,產值約10萬元,投入產出比1:4左右,具體養殖技術: ⑴ 池塘條件:月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對水體大小及魚池結構無特殊要求。池塘大小視養殖規模而定,池深1.5-2.0米,水質呈

        ㈣ 月鱧池塘養殖技術

        1、池塘單養:月鱧單養效益突出。每0.067公頃可年產商品魚1000公斤,產值約10萬元,投入產出比1:4左右,具體養殖技術:

        ⑴ 池塘條件:月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對水體大小及魚池結構無特殊要求。池塘大小視養殖規模而定,池深1.5-2.0米,水質呈淡綠色,pH值5-8之間都能正常生長。放苗前要做好清塘工作,塘水保持30厘米,每0.067公頃用25公斤茶枯粉和50公斤生石灰混合全塘均勻潑施,以殺滅野生敵害及寄生蟲。

        ⑵ 魚苗投放:清塘后,及時施入適量雞糞肥塘,培肥水質。一星期后,當藥性消失、魚塘繁育出輪蟲等浮游生物時,經試水證明安全后,即可放苗。魚苗下塘前用2%食鹽水浸洗20分鐘,或用5/10000的食鹽與1/10000的小蘇打合劑全池潑施。每0.067公頃投放3厘米長魚苗1.5萬-2.0萬尾,并搭配在規格鰱、鳙魚種20-30尾混養,以改善水質。

        ⑶ 飼料:月鱧人工配合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要求在40%以上,每天按魚體重3%-5%投喂,做到定時、定量、定位、定質。最好設置食臺,便于觀察攝食情況。也可以投喂鮮活食和凍鮮魚,還可以用人工配合飼料混合切碎的動物性飼料,調成團狀投喂。

        ⑷ 定期消毒。魚苗期間宜每月1次全塘潑施防病藥物。防病藥物及劑量如下:30×10-6福爾馬林;0.5×10-6呋喃唑酮;0.5×10-6晶體敵百蟲溶液。以上藥物輪流使用。

        ⑸ 控制水質:養殖用水,可用無工業污染的塘水、水庫水、河水、井水等。要經常向養殖池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淡綠色,嚴防水質變黑發臭。同時應在池塘中培育水浮蓮等水生植物遮光,滿足月鱧喜暗的生活習性,但對水面的覆蓋率不能超過30%。

        2、池塘混養:每0.067公頃水面投放3厘米月鱧魚苗2000尾,與家魚進行混養,既不影響家魚產量,又有清除野雜魚,提高飼料利用率,每年還可收月鱧100公斤左右。

    在家魚塘中混養月鱧,不需要特殊管理措施,只要注意掌握好水體中野雜魚的數量。如野雜魚數量太少,宜有意投些羅非魚、食蚊魚等繁殖力極強的魚類,以確保餌料魚的來源,也可以定時定量投以冰凍鮮雜魚補充餌料。混養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初放時月鱧魚的規格要比其它魚種的規格小;二是要在放足了其他魚種后才放月鱧;三是月鱧混養的數額不能太大;四是年底要將月鱧全部捕起,免得影響來年家魚的放養。

        3、月鱧的常見病害及防治

        ⑴ 細菌性病:魚體全身出現潰瘍,病灶部位脫鱗、脫皮、發炎、充血、流膿、斷尾、爛鰭等癥狀;或腹部脹大,肛門紅腫,體色發黑離群獨游;或魚苗體表出現白色斑塊。

        ⑵ 寄生蟲病:病魚鰭條出現條狀黃色胞囊,魚體變黑或鰓絲布滿乳白色蟲體,鏡檢可見寄生蟲在魚體上轉動。

        ⑶ 水霉病:病魚在受傷部位長出白色“絨球”,菌絲向內深入肌肉,蔓延擴展。

        對以上病害,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進行預防和治療。
     
    分享:
    關鍵詞: 月鱧 養殖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67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