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精細養殖鯽魚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5-08
    核心提示:1 池塘條件 1.池塘環境。池塘面積一般以5-10畝為宜,水深1.5-2,5米,水質良好,水源充沛,進排水方便,無污染;池塘底質平坦、較硬,一般以淤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為宜,池埂堅實不漏水。 1.2 清塘肥水。清除池底雜物和淤泥,方法有干塘法和帶水法2種。干塘法:每畝用


        1  池塘條件 

        1.池塘環境。池塘面積一般以5-10畝為宜,水深1.5-2,5米,水質良好,水源充沛,進排水方便,無污染;池塘底質平坦、較硬,一般以淤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為宜,池埂堅實不漏水。 

        1.2  清塘肥水。清除池底雜物和淤泥,方法有干塘法和帶水法2種。干塘法:每畝用 60-75公斤生石灰,池中保留8-10厘米積水,并將池底淤泥和石灰漿調勻;帶水法:每畝水深5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100-125公斤,把石灰漿全塘均勻潑灑,消毒后一般7-10天可放魚種。5-6天后向池塘中注水,水深1.5-2.0米。同時施入腐熱的雞,鴨等動物糞便棍合肥100-150公斤,培水至嫩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 

        2  魚種放養 

        放養品種搭配為鯽魚80%,花白鰱等其它魚種20%。苗種放養前必須“試水” 24小時左右,如無異常情況,在平均水溫達到6℃-8℃時,即可正式投放魚苗。魚種下塘前用10毫克/公斤的高錳霞鉀溶液,洗浴3-5分鐘;或3%-5%的鹽水洗浴5-10分鐘。 

        3  飼養管理 

        3.1  飼喂管理。按正常池塘養魚飼養管理進行,量好投喂魚用顆粒飼料,每天投喂要準時、固定,選擇餌料粒度大小適宜、水穩定性好、餌料系數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當水溫20℃以下時,每天投喂1-2次,水溫20℃以上時,每天投喂3—4次,投喂時間均安排在8:00-18:00時。根據季節、天氣、水色及吃食情況,以魚80%吃完游走為度,此時減少投喂或停止投喂。  

        3.2  調節水質。每20天左右施生石灰溶液1次,每次用量為25-30公斤/畝,以改善水質,保持池水pH值在7-7.5之間:每15天施1次過磷酸鈣,每次15-20公斤/畝。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過磷酸鈣,防止水體堿性過大降低磷肥效果。在整個周期內,池塘應保持適當水量,根據情況每10天左右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5-20厘米深,并配合使用增氧機,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高溫季節應及時開機增氧。 

        4  日常管理 

        堅持專人值班,經常巡塘,觀察池塘中魚群動態,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觀察色類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的程度如何;日間可結合投餌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在高溫季節,天氣突變時,還應在半夜前后迎塘,防止泛池。

        5  疾病防治

        主要以預防為主,對于細菌性魚病(赤皮、爛鰓、腸炎等),每15天用1毫克/公斤漂白粉化水全池潑灑;寄生蟲性魚病,每月進行1次,每次用0.5毫克/公斤硫酸銅+0.2亳克/公斤硫酸亞鐵合劑溶水潑灑;主要防治車輪蟲、鰓隱鞭蟲等原生動物寄生蟲和中華鳋病;用0.3-0.5毫克/公斤晶體敵百蟲或農用敵殺死(用量為每自水深1米用藥6-10毫升)全池潑灑,用于防治池塘中錨頭鳋、中華鳋等寄生蟲的幼蟲。

     
    分享:
    關鍵詞: 養殖 鯽魚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998 second(s), 111 queries, Memory 1.1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