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稻田養蟹的誤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3-22
    核心提示:稻田養蟹是一條可以發家致富的好門路。但是不少生產者在稻田養蟹中帶有盲目性,易走入誤區,突出的有以下四點: 誤區之一:認為養蟹的稻田環溝越大越好。有的開挖環溝面積達整個稻田面積的40%~50%。根據多年的經驗看,稻田養蟹的環溝,應根據養蟹需求結合圩埂用土情

        稻田養蟹是一條可以發家致富的好門路。但是不少生產者在稻田養蟹中帶有盲目性,易走入“誤區”,突出的有以下四點:
        
        誤區之一:認為養蟹的稻田環溝越大越好。有的開挖環溝面積達整個稻田面積的40%~50%。根據多年的經驗看,稻田養蟹的環溝,應根據養蟹需求結合圩埂用土情況確定,一般環溝面積不應超過總面積的30%。這樣既可以節約開挖土方支出,也可以少挖廢糧田,同時也能防止市場變化、效益不高時,再返耕種糧。
        
        誤區之二:認為養蟹苗種越多越好。有的畝放蟹苗種2500~3000只,以為苗多成活多,安全系數高。而實際上,稻田養蟹畝放苗種量應以五期幼蟹1200-1500只,蟹種600-1000只為宜。如果超過這個數量,不僅增加了養殖成本,而且所產的成蟹規格小,上市價格低,影響經濟效益。

        誤區之三:過多投喂精飼料。不少養蟹戶大量投喂小魚、黃豆、蜆肉、螺螄等,但產量并未提高多少,效益也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稻田養蟹的飼料,除了稻田自然餌料外,應根據不同季節、螃蟹各個生長期的不同營養需求來確定。幼蟹時期餌料應以動物性精料為主,確保成活率;壯膘期應以植物性精料為主確保產量;其余大部分生長期應實行精粗結合,提高餌料的利用率,達到增收節支的目的。
       
        誤區之四:生產模式單一化。不少農戶都搞稻田養成蟹,結果一哄而上,蟹賤傷農。稻田養蟹,可以搞成蟹飼養,也可以搞扣蟹培育,還可以搞稻田魚蟹、稻田蝦蟹等多種生產模式。這樣做既避免一些投資風險,又能達到平衡水產品市場、確保穩產高效的目的。
     
    分享:
    關鍵詞: 稻田 養蟹 誤區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7.468 second(s), 700 queries, Memory 2.7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