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小龍蝦親蝦的收集與管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3-10
    核心提示:克氏螯蝦,俗稱龍蝦、淡水龍蝦等,因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已成為城鄉居民餐桌上常見的美味菜肴,目前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價格不斷上揚。因此,克氏螯蝦將成為水產養殖又一個新品種。筆者認為,在苗種沒有批量供應之前,可放養抱卵親蝦,實行自繁、自育、自養。


        克氏螯蝦,俗稱龍蝦、淡水龍蝦等,因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已成為城鄉居民餐桌上常見的美味菜肴,目前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價格不斷上揚。因此,克氏螯蝦將成為水產養殖又一個新品種。筆者認為,在苗種沒有批量供應之前,可放養抱卵親蝦,實行自繁、自育、自養。根據克氏螯蝦特殊的繁殖習性,來年要發展養殖,當前是收集親蝦的關健時期,養殖者應引起重視。 

        掌握繁殖習性

        繁殖季節克氏螯蝦為秋冬季產卵類型,一年產卵一次,交配季節一般在7月~12月,交配后7天~45天即可產卵。
        
        產卵行為雌蝦從第三對步足基部的生殖孔排卵,并隨卵排出較多蛋清狀膠質將卵包裹,卵經過儲精囊時,膠質狀物使儲精囊內的精夾釋放精子,使卵受精。最后,膠質狀物質包裹著受精卵到達雌蝦的腹部,受精卵粘附在雌蝦的腹足上,腹足不停地擺動以保證受精卵所必需的溶氧。

        產卵量體長7.5厘米~10厘米的親蝦,產卵量約為70粒~150粒;體長11厘米~14厘米的親蝦,產卵量約為70粒~150粒;體長14厘米以上的親蝦,產卵量約為380粒~500粒。

        孵化過程在自然情況下,親蝦交配后開始掘穴,雌蝦產卵和受精卵孵化的過程多在地下洞穴中完成,從第一年秋季孵出后,幼體的生長、發育和越冬過程都是附生在母體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離開母體生活。受精卵孵化時間長短,與水溫密切相關,資料顯示,7℃水溫條件下,受精卵孵化約需150天,15℃約需46天,22℃約需19天。

        適時選擇親蝦

        時間與來源一般在8月底至10月中旬,應直接從養殖的池塘或天然水域捕撈的成蝦中挑選親蝦。

        雌雄鑒別克氏螯蝦雌雄容易辯別,體長相近的成蝦,雄蝦螯足粗大,腕節和掌節上的棘突長而明顯,雌蝦螯足相對較小;另外,雄蝦第一、第二腹足演變成白色,鈣質的管狀交接器;雌蝦第一腹足退化,第二腹足羽化。

        親蝦挑選一是要求顏色暗紅或黑紅色,有光澤,體表光滑無附著物;二是個體要大,雌蝦個體重都要在40克以上,雄蝦個體大于雌蝦個體;三是親蝦要求附肢齊全,無損傷,體格健壯,活動能力強。

        親蝦運輸克氏螯蝦運輸比較容易,可用蒲包、網袋、木桶等裝運。親蝦離水的時間應盡可能短,一般不要超過兩小時,在室內或潮濕的環境下時間可適當長一些。

        加強飼養管理

        場地準備養殖場可選擇池塘、河溝、低洼田或圩灘地等,要求能保持水深1米左右,池底平整,池埂坡度1∶3以上,經清整、除野、消毒、施肥后,種植占總水面的1/3~1/5的水草,池中放置扎好的草堆、楊樹根、棕櫚皮等作為隱蔽物。

        親蝦放養8月~10月,根據來年成蝦設計產量確定親蝦放養數量,一般的親蝦個體,按每尾親蝦平均產子蝦200尾~300尾計算,如大水面半精養,畝放親蝦20千克左右,雌雄比例3:1。10月份以后要降低水位,露出堤埂和高坡,使池塘水深保持在0.6厘米~0.8厘米,讓親蝦掘穴繁殖。

        越冬管理放養初期,如水溫尚高,可適當投喂野雜魚、螺螄、河蚌肉、蚯蚓及畜禽內臟等飼料,讓親蝦恢復體質,秋冬季可不投喂,但要投放水草或稻草,并適度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保持透明度在30厘米~40厘米,保證親蝦和孵出的幼蝦有足夠的食物。

     

     
    分享:
    關鍵詞: 小龍蝦 親蝦 收集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55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