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農村育雛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4-26
          在我縣每逢春、秋兩季,農戶都有購買苗禽進行飼養的習慣。可由于技術等各方面原因,其所飼養的雛禽成活率都不盡如人意。這不僅給農戶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更是打擊了廣大農戶的養殖積極性。經調查了解,我們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比較多,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苗禽自身因素
          許多農戶飼養的苗禽都是從販賣苗禽的商販處購得。對用于苗禽生產的種蛋來源、孵化消毒等情況都不了解。而且商販在販賣苗禽時都是走村竄戶,流動十分頻繁。因此在運輸過程中對苗禽的應激也相對比較嚴重。而且如果某地發生疫病還可能通過他們得到散播。
          另外那些商販本身并不生產苗禽,都是從哺坊成批購入禽苗后再分銷給農戶。由于批量購入的數量較大很難一次性銷售完,一般都采取邊育雛邊出售的方式。可由于專業知識匱乏、育雛環境惡劣,許多苗禽在出售前就已感染了疾病。
    也有部分商販受利益驅使,誤導群眾,將弱雛、病雛販賣給養戶。這些都是導致雛禽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2 飼養管理因素
    2.1 溫度的控制
          掌握適宜的育雛溫度對提高雛禽的成活率至關重要。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嚴重影響雛禽健康。這主要是由雛禽的生理特點決定。因為雛禽出殼后各種器官的功能還不健全正在發育之中,特別是抗寒、免疫功能都比較差。但由于飼養數量少,一般只有十幾羽到幾十羽。很多農戶在購入雛禽后通常只將其置于簡易的育雛箱(主要是廢棄的紙箱)內,且無任何的取暖設施或取暖設施簡陋。如此簡易的育雛箱很難控制適宜的育雛溫度。如果溫度過高,輕者引起雛禽食欲減退,嚴重的可因脫水而引起死亡;溫度過低容易誘發白痢、呼吸道疾病等,也可因雛禽打堆而使其悶死。
          也有部分農戶只片面的注重防寒保暖工作卻忽略了通風換氣,至使育雛箱內濕度過高、有害氣體的濃度增高,危害苗禽的機體健康,嚴重的還可引起死亡。
    2.2 飼料的選擇
          在農村小規模的養殖只作為一項家庭副業,因此對于飼料的選擇比較隨意。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或使用農副產品進行飼喂,苗禽飼料也不例外。基本上都是使用米(用水浸泡)、飯進行飼喂,很少使用營養全面的全價配合飼料。可由于苗禽自身生理機能尚不健全,對飼料營養的需求又比較高,所以極易影響其體質,降低抵抗力。
          也有農戶為節約飼料成本,用已過期或發霉變質的飼料進行飼喂。常因飼料質量原因而造成禽群中毒死亡。
    2.3 疫苗的使用
          農戶在對苗禽進行免疫接種時,都沒有制定完善的適合本地區的切實可行的免疫程序。并且在使用疫苗時比較盲目,對于什么日齡使用什么疫苗不了解。
          當進行疫苗注射時,通常為了方便和節約成本都是幾戶人家合用一瓶疫苗,而且還使用同一注射器進行注射。注射時基本上不對注射器進行任何消毒也不更換針頭。所以如果其中某一戶感染疾病時,其他各戶也可因共同使用同一注射器而被感染。
    另外由于對疫苗的保存缺乏必要的知識,很多疫苗在使用以前常因高溫、曝曬等原因而使效價降低甚至失效。這也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疫苗的保護率,起不到應有的保護效果。
    2.4 藥物的添加
          有很大一部分農戶自購入苗禽后就長期在飼料、飲水中添加各類抗菌類藥物。認為這樣能有效預防、控制疾病的發生、傳播,殊不知如此長期使用抗菌類藥物可使病菌產生耐藥性,不利于今后疫病的治療。而且藥物本身所產生的毒副作用對于機體健康也是一大危害。例如長期或多次反復使用氯霉素就會抑制骨髓造血機能,引起血小板減少、粒細胞缺乏癥、溶血性貧血等多種疾病。
    3 其他因素
          由于飼養數量少,管理忽視。當禽群發生疫病后不能及時發現,等到察覺,病情通常都已經比較嚴重。從而延誤了病情,影響治療的效果。
          農村中還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雞、鴨、鵝等多種禽類混養,也有的是將苗禽與成年禽混養。這樣的飼養習慣和方式對于疾病的預防與控制都是極為不利的,而且也增加了疾病發生的機率。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5.073 second(s), 923 queries, Memory 3.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