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肉雞飼養管理中不可無視的細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1-18  來源:中國禽病網
    核心提示: 肉雞飼養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的幾項管理細節: 一、選擇健康雛雞農戶飼養肉雞和雛雞大都靠外購,而購入的雛雞好與壞,對育雛的效
     

      肉雞飼養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的幾項管理細節:

      一、選擇健康雛雞

    農戶飼養肉雞和雛雞大都靠外購,而購入的雛雞好與壞,對育雛的效果影響很大,并直接影響養殖效益的高低。為進步育雛成活率,購雛時必需嚴把品質關,進行嚴正挑選,確保種源可靠、雞種純粹和雞苗健康,切不可貪圖廉價購進不健康的雞苗。挑選雛雞時,除注重品種優質外,還必需保證來自非疫區。遵守雛雞“有膘、有毛、有骨、眼大有神、活躍好動”的尺度進行選擇,經過“一看、二摸、三聽”的方法來鑒別雛雞的強弱優劣。

    二、做好雛雞保溫保濕工作

    育雛成敗的關鍵在于是否給予適當的溫度。這是因為初生雛雞的體溫調理機能較弱,難以適應外界溫度的革新。特別是冬春季節,因為氣溫低,假如育雛溫渡過低,雛雞身體卷縮,互相擠壓取暖,容易受涼而引起拉稀或產生呼吸道病等,甚至密集成堆,影響采食和運動,造成生長發育不良,有時會擠壓踩踏,造成傷殘,嚴峻時造成大批死亡。

    三、及時調整溫度

    1.冷應激時雛雞會堆擠在熱源旁邊,也會亂擠在飼料盤內。腸道內物質呈水狀和睦態,排泄的糞便輕稀且出現糊肛現象。

    2.熱應激時雛雞會俯臥在地上并伸出頭頸張嘴喘氣。雛雞會尋求舍內較涼爽、賊風較大的地方,特別是遠離熱源沿墻邊的地方,還會擁擠在飲水器周圍,使全身濕透,飲水量增長。嗉囊和腸道會因為過多的水分而膨脹。

    四、進行科學飼養

      1.育雛期(0-3周):飼養目標是各周齡體重適時達標,有材料介紹,1周齡末體重每少1克,出欄體重將少10-15克。為了讓1周齡末的體重達標,第1周要充足飼養,喂高能高蛋白日糧,能量不能低于1337兆焦/千克,蛋白達到22-23%,可在日糧中每100只肉雞添加蛋黃4枚、奶粉100克,并用維生素飲水1周。2-3周適當限飼,避免體重超標,以降低腹水癥、猝死癥和腿疾的發生率,此期飼料中蛋白不能低于21%,能量12.46-13.37兆焦/千克。

    2.中雞期(4-6周):是骨架成形階段,飼養重點是供應營養平衡的全價日糧,此期飼料中蛋白應達到19%以上,能量維持在13.38兆焦/千克左右。

    3.育肥期(6周至出欄):為加快增重,飼養中要增長日糧能量濃度,可在日糧中添加1-5%動物油脂,此期飼料中粗蛋白可降到17-18%。

    五、搞好免疫工作

    依據當地雞病風行狀況,制訂吻合本場實際的免疫程序,并按請求及時接種各種疫苗。商品肉雞接種疫苗的方法主要有滴鼻點眼法、氣霧法、飲水法和肌肉(皮下)注射法。所選用的疫苗應當來自正規廠家或經國家主管部門認可的進口疫苗,用前進行效果檢測,并正確儲存和使用。

    六、切實加強管理

    1.廢物處置與藥殘節制:在觀察雞群過程中,發現死雞要及時撿出來進行焚燒或深埋,不能把死雞存放在雞舍內、飼料間和雞舍周圍。撿完死雞后要用消毒液洗手。每批雞出欄后,徹底清理雞糞,并運到遠離雞舍的地方沉積發酵。

    2.空氣環境與光照調理:商品肉雞飼養密度較大,每天產生大批的廢氣(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主要是氨氣、硫化氫、甲烷等)。為了排出水分、有害氣體和補充氧氣,并維持合適溫度,必需加強雞舍通風,降落雞舍臭味和有害氣體濃度,改良肉雞生長環境。進行通風換氣時,要避免賊風,可依據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雞舍構造、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雞齡、不同的體重,選擇不同的通風方法和通風量。

      光照分天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兩種。目前飼養肉雞大多實施24小時全天連續光照,或實施23小時連續光照1小時黑暗,黑暗1小時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停電,使肉雞能夠適應黑暗的環境,不會因停電造成雞群擁擠窒息。有窗雞舍,可在白天借助于太陽的天然光照,夜間實施人工補光。

    編輯:foodnews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237 second(s), 328 queries, Memory 2.0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