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肉雞養殖場的內部環境控制重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05  來源:白羽肉雞產業信息庫
    核心提示:肉雞養殖場的內部環境控制重點
        1、實行隔欄飼養
        網上飼養的肉雞,對網面要進行隔欄。隔欄可用尼龍網或廢棄的塑料網,高度與邊網等高,一般30一40厘米,每500~600只雞設一個隔欄。
    實行隔欄飼養,便于觀察區域性雞群的健康狀況,利于淘汰病、弱雛;有利于控制雞群過大的活動量,促進增重;小區域隔欄便于接種疫苗或用藥,一旦雞群狀況不好,便于診斷和分群單獨用藥,減少用藥應激;可減少人為造成雞雛扎堆、熱死、壓死等現象。
        2、重視防疫消毒
        注意加強日常消毒工作。這是養戶經常忽視的問題。經常性的消毒能直接殺死病原體,減少其在飼養環境中的數量,減少感染機會,從而降低肉雞的發病率。在雞群發病后,更要重視消毒。用藥治療只能殺滅雞體內的病原體,但環境中的就必須靠消毒來盡量減少,使其數量控制在能引起雞發病的范圍外。
        3、改善雞舍設施
        要維持肉雞生長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必須注重改善雞舍設施。肉雞適宜的生長溫度范圍為1 3.5~24.5℃;相對濕度,除育雛前期要求65%~70%外,其余時期以保持55%-60%為好。天氣變暖,開窗通風,把過多的熱量排出;炎夏做好防暑降溫,懸掛濕簾,安裝電風扇、空調,使雞舍保持一定的溫度、濕度;雞舍頂部設置天棚,防太陽輻射熱。雞舍周圍種植牧草、花草,以減少地面輻射熱;冬季注意防寒,惡劣天氣嚴防舍內忽冷忽熱。
        4、控制飼養密度
        雞群密良過大,墊料易潮濕,排泄物增多,在舍內溫度較暖的環境中,墊料、排泄物容易發酵、變質,產生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并導致大量病源微生物繁衍,對雞危害較大。因此,要根據雞的品種、不同生長階段、不同季節,合理調整雞群密度。一般,網上飼養的肉雞,1~9日齡每平方米網面30只;10~19日齡15只;20日齡后8~10只。
        5、空氣環境調節
        商品肉雞的飼養密度較大,每天產生大量的廢氣(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主要是氨氣、硫化氫、甲烷等)。為了排出水分、有害氣體和補充氧氣,并保持適宜溫度,必須加強雞舍通風,降低雞舍異味和有害氣體濃度,改善肉雞生長環境。冬季進行通風換氣時,要避免賊風,可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雞舍結構、不同的雞齡、不同的體重,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式,選擇不同通風量。
    編輯:foodnews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92 second(s), 146 queries, Memory 1.2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