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禽類常見嗉囊疾病的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10-21
    核心提示:病因:主要是由于禽類采食過量干硬粗劣或容易膨脹的飼料,如:大麥、高粱、玉米、秕稻以及豆類、花生麩等所致。
    一、硬嗉病(又稱嗉囊阻塞)
     
        1、病因:主要是由于禽類采食過量干硬粗劣或容易膨脹的飼料,如:大麥、高粱、玉米、秕稻以及豆類、花生麩等所致。
     
        2、癥狀:病禽不食,精神萎頓,翅膀下垂,呆立不動。嗉囊顯著膨大,觸摸堅硬,囊內充滿堅硬的飼料。
     
        3、防治:加強飼養(yǎng)管理,飼喂配合日糧,塊根及粗纖維飼料應切碎后飼喂。病輕者,可灌服植物油或用注射器將植物油注入嗉囊內,輕輕揉壓嗉囊,軟化食物。或注射生理鹽水或溫水于嗉囊內,倒提病禽,用手輕輕揉壓嗉囊,使積食和水一起由口腔排出。一次不能排凈,可再次沖洗,直至排凈嗉囊內容物為止,然后滴服植物油少許。對病情較重者,可切開嗉囊消除內容物或淘汰。
     
    二、軟嗉病(又稱嗉囊卡他,嗉囊膨脹病)
     
        1、病因:主要是由于禽類采食變質飼料或容易膨脹的飼料,在嗉囊內膨脹發(fā)酵,產生大量氣體,刺激嗉囊黏膜,引起嗉囊黏膜表層發(fā)炎和膨脹所致。
     
        2、癥狀:病禽精神不振,食欲減少或廢絕,嗉囊明顯膨大突出,觸診時疼痛,嗉囊波動有彈性,充滿液體或氣體,用力按壓或倒提病禽,可從口腔流出黃色有臭味的黏液。嚴重者呼吸困難,不斷張口,常窒息死亡。
     
        3、防治:加強飼養(yǎng)管理,給以容易消化的飼料,不喂霉變發(fā)酵的飼料。治療宜早,先用注射器盡量抽取嗉囊內的液體和氣體,然后注入0.01%高錳酸鉀溶液50-100毫升,注后將病禽倒提,輕輕按摩嗉囊,使內容物從口腔排出,最后每只喂服5-10%碳酸氫鈉溶液20-30毫升。

    三、嗉囊下垂
     
        1、病因:主要是由于禽類采食過多的砂礫、異物或飲水過量或遺傳因素等所致。
     
        2、癥狀:嗉囊明顯下垂,膨大成袋狀,嗉囊內充滿液體等內容物,擠壓嗉囊時,可從口鼻流出水樣酸臭的液體,嗉囊缺乏彈性,喪失收縮力。
     
        3、防治:采取外科手術治療。先在嗉囊部位拔毛、清洗、消毒,再切開皮膚,暴露出嗉囊。在預定切除部位的中心作一小切口,將嗉囊內容物排出,并將嗉囊洗凈,再在其切口周圍作一橢圓形切口,切除嗉囊的一部分,皮膚也應做相應的切除,使之達到正常大小。然后將切口清洗,連續(xù)縫合嗉囊,再縫合皮膚,涂上碘酊。術后加強護理,先禁食12小時,再給以柔軟飼料。種禽患有本病,應予以淘汰。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263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