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飼養(yǎng)蛋雞防三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5-26
    核心提示:該病通常發(fā)生于初產蛋雞。發(fā)病的時間一般在凌晨2時至當天下午2時,患雞發(fā)出嘎嘎的尖叫聲,可使雞群驚恐不安。病雞體溫升高,兩腿向后伸直,全身呈麻痹狀態(tài),呼吸困難,手觸瀉殖腔可摸到蛋,若不及時助產可很快死亡。
    一、產蛋困難綜合癥

     

    該病通常發(fā)生于初產蛋雞。發(fā)病的時間一般在凌晨2時至當天下午2時,患雞發(fā)出嘎嘎的尖叫聲,可使雞群驚恐不安。病雞體溫升高,兩腿向后伸直,全身呈麻痹狀態(tài),呼吸困難,手觸瀉殖腔可摸到蛋,若不及時助產可很快死亡。排蛋后的患雞臥地不起,排出乳白色蛋清樣稀便或白、綠、黃色稀便,產蛋量下降,軟蛋、破蛋增多。發(fā)病原因主要是:育成雞上籠過早,運動量不足,導致體質下降,被大腸桿菌侵襲而引發(fā)輸卵管炎所致。另外,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缺乏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可導致該病的發(fā)生。

    防治:1、產蛋雞上籠的時間不宜過早,一般150日齡左右開產,上籠宜在開產前2周進行。2、產蛋雞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宜過高,產蛋前期可在12%,同時,每只雞要添加魚肝油1~2毫升/日。每100公斤飼料添加0.22克亞硒酸鈉和10~25毫克維生素E。3、產蛋困難的母雞,可向其瀉殖腔注入植物油或石蠟油2~5毫升,然后用雙手上下擠壓,將蛋排出。

    二、減蛋綜合癥

    此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以產蛋率下降為主要特征。產褐殼蛋的雞易感,產白殼蛋的雞患病率較低,35周齡以上雞較少發(fā)病。病初1~2周,輕度呼吸困難,排稀便、冠發(fā)紫。典型的癥狀是突然出現(xiàn)產蛋下降,2~3周產蛋率比正常可下降10%~30%。同時伴有軟殼蛋、無殼蛋、薄殼蛋和脫色蛋等,蛋白表面粗糙,蛋白質質量下降,蛋黃色淡,蛋的破損率高。

    三、維生素D缺乏癥

    主要是蛋雞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當維生素D缺乏時,2~3個月薄殼蛋和軟殼蛋數(shù)量增加,而后產蛋量下降、最后產蛋安全停止。產蛋雞發(fā)生骨骼變形,喙、爪、龍骨變軟,后期易發(fā)生骨折,關節(jié)腫大,兩腿無力,不能站立。

    防治:對高產蛋雞要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飼料,如青干草、魚肝油、魚油等,以預防本病的發(fā)生。讓產蛋雞多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在飼料中鈣、磷比例合理的條件下,一般每公斤飼料含200國際單位維生素D即可滿足要求,對出現(xiàn)維生素D缺乏癥狀的產蛋雞可喂服3~5滴魚肝油,每日3次。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飼養(yǎng) 蛋雞 三病
    [ 網(wǎng)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36 second(s), 52 queries, Memory 1.0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