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鴨傳染性漿膜炎和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20
    核心提示:病鴨精神沉郁,離群獨處,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使眼眶周圍的絨毛連在一起,下痢,排黃綠色或黃白色稀糞,玷污肛門周圍羽毛。腿軟無力,站立不穩,少食或不食,嚴重的出現神經癥狀,如陣發性痙攣、搖頭點頭、頭頸歪斜等癥狀。
    臨床癥狀

     

    病鴨精神沉郁,離群獨處,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使眼眶周圍的絨毛連在一起,下痢,排黃綠色或黃白色稀糞,玷污肛門周圍羽毛。腿軟無力,站立不穩,少食或不食,嚴重的出現神經癥狀,如陣發性痙攣、搖頭點頭、頭頸歪斜等癥狀。

    剖檢病死小鴨10只,可見纖維素性心包炎、纖維素性肝周炎、纖維素性氣囊炎和腸黏膜卡他性炎癥,伴有神經癥狀的病鴨腦實質充血。

    實驗室診斷

    根據病鴨主要以鼻竇腫大、腳軟、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和腸黏膜卡他性炎癥等特征,初步診斷為鴨傳染性漿膜炎和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

    細菌分離培養 取腦病料分別接種于血液瓊脂平板、麥康凱瓊脂平板、巧克力瓊脂平板上,37℃燭缸培養24h,在血液瓊脂平板和巧克力瓊脂平板上能檢出菌落,麥康凱瓊脂平板上不生長。取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呈革蘭氏陰性短桿菌,瑞氏染色可見兩端濃染。
     
      取明顯病變的肝組織接種于普通瓊脂、麥康凱瓊脂、肉湯培養基上,37℃培養24h。取培養物鏡檢,可發現革蘭氏陰性小桿菌。

    生化試驗 由腦分離的革蘭氏陰性短桿菌,不發酵葡萄糖、木糖、果糖、麥芽糖、蔗糖、乳糖、山梨醇、肌醇、衛矛醇;不產生硫化氫和吲哚,V-P試驗和MR試驗均為陽性;尿素酶試驗陽性,接觸酶試驗陽性。由肝組織培養的桿菌能發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產酸產氣,靛基質陽性,V-P試驗陰性,不產生硫化氫。
     
      根據上述試驗結果及初步診斷,可以確診此次鴨病是由鴨疫里默氏桿菌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的。

    防治

    用兩種細菌純培養物分別作藥敏試驗。兩種桿菌對頭孢噻呋、壯觀霉素高度敏感,對氟苯尼考、強力霉素、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林可霉素、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對青霉素、氟哌酸、土霉素低敏或不敏感。

    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對全群鴨用恒豐強動物藥業生產的鹽酸頭孢噻呋注射液,按0.2ml/只注射一次。
     
      同時加強鴨舍及周圍環境的消毒工作。

    結果

    通過上述方法處理1周后,該病基本得到控制,半月未見該病發生。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4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