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冬養雛鵝怎樣提高成活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15
    核心提示:食用冬鵝能祛風濕、益筋骨,所以冬鵝售價較高。把好飼養技術關,提高冬養雛鵝的成活率,是提高養鵝效益的關鍵。

    食用冬鵝能祛風濕、益筋骨,所以冬鵝售價較高。把好飼養技術關,提高冬養雛鵝的成活率,是提高養鵝效益的關鍵。

    一、育雛準備 進養雛鵝前半個月,對鵝舍、飼養場進行徹底消毒,可用10%生石灰水或5%漂白粉水交叉消毒。飼養用具(飼養盆、飲水器等)用消毒液按規定的要求噴灑,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保溫用品(棉絮、墊草等)使用前放在陽光下曝曬1―2小時。

    二、溫度與濕度 剛出殼的雛鵝由于絨毛稀少,體溫調節能力差,要求保持棚舍內溫度與濕度相對穩定。育雛舍的適宜溫度和濕度為:1―2日齡28―29攝氏度,相對濕度60%―65%;3―6日齡26―28攝氏度,相對濕度60%―65%;7―14日齡23―25攝氏度,相對濕度65%左右;15―20日齡19―22攝氏度,相對濕度65%―70%;21日齡以后可逐漸脫溫。

    三、飼養密度 群養雛鵝以每群500―600羽為宜。根據雛鵝的體型大小及生長情況,不斷調整飼養密度,一般中小型鵝7日齡以內的每平方米飼養18―25只,7―15日齡的飼養12―15只,15―21日齡的飼養7―10只。

    四、飼養管理 雛鵝出殼后12―24小時內先飲水,后??場C刻旃┧?―7次,每公斤飲水中最好添加1克復合維生素,以利清理腸胃,排除胎糞,供給營養。初開食雛鵝消化能力弱,飼料可用半熟米飯,做到生而不硬,熟而不粘,成顆粒狀。一撤就開;并用溫沸水洗至米飯不粘,日喂6―8次;晚上最好加喂1次,喂至6―7成飽即可。雛鵝一開食就可喂飼鮮嫩青飼料,日不斷青,促進消化,增加營養。 育雛室要保持清潔、干燥、空氣流通,睛暖天可將雛鵝放到室外活動2―3次,每次半小時。平時應打開育雛室門窗排除氨氣,使育雛室內空氣清新,促進雛鵝健康成長。

      五、疾病防治

      1.小鵝瘟:出殼24小時內的雛鵝,在開食前就應采用小鵝瘟血清進行預防注射,每只0.5毫升;治療量則需加倍。

      2.感冒:以呼吸困難、流涕為特征,發病率和死亡率高達90%以上。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可用四環素15―20毫克或磺胺嘧啶100―200毫克內服。舍內空間消毒,可在封閉的鵝舍內用食醋熏蒸半小時,然后打開窗戶。

      3.禽出。25―30日齡雛鵝每只肌注禽出敗菌苗1.5毫升。

      4.絳蟲。航{蟲對雛鵝危害嚴重,可用硫雙二氯酚治療,按每公斤體重100―120毫克一次口服。

      5.綜合防治:嚴禁從疫區引進鵝苗,經常觀察鵝群,發現病鵝及時隔離治療,死鵝要深埋。及時清除鵝糞,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不喂發霉變質飼料。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冬養 雛鵝 提高 成活率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40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