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秋季要加強初產母雞的飼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3-13
    核心提示:秋季正是春養雞初產階段,此期的雞群管理關系到養雞場(戶)經濟效益的好壞。

    秋季正是春養雞初產階段,此期的雞群管理關系到養雞場(戶)經濟效益的好壞。因此,對開產母雞應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控制初產體重

    在換料補鈣的同時,應抓好群體發育的均勻度,將大、中、小后備母雞分群飼養,定期調群。切忌猛增料或猛減料,其效益在3周后方可表現出來,不宜操之過急。體重輕的雞喂料量不要超過中大雞,以免因脂肪沉積而影響性成熟。

    2、及時換喂過渡料

    一般給20周齡的雞換喂蛋前料,料中鈣為1%、粗蛋白質為16.5%。換料時,應用半個月的時間逐漸完成換料過程,切忌過急,以防拉稀。在產蛋率達到2%~5%時,飼料含鈣應在3.4%~3.5%,含粗蛋白質應達到18%。

    3、控制圈舍溫度

    蛋雞最適產蛋溫度是18℃~23℃。當外界溫度低于18℃時,用于維持需要的營養就要增多;當溫度低于13℃時,就會影響蛋雞的生長發育和產蛋,因而雞舍溫度過低而又不及時增加飼料時,雞就會因能量不足而推遲開產。

    4、光照控制與調整

    后備母雞一般15周齡進入性成熟階段,此時就應開始補充光照,以滿足雞性成熟的需要。但光照不能太強,以防雞啄羽、啄趾、啄背等惡癖的發生。初產蛋雞的光照時間每日在13~17小時。

    5、調節濕度與通風

    雛雞舍要求相對濕度為55%~65%,1~3日齡雞舍相對濕度為70%,4周齡后可降到50%左右。濕度不能過高,否則雛雞會出現羽毛污穢零亂、食欲不振、體弱多病等情況,從而推遲開產。如果通風不良,空氣中有害氣體增多,濕度升高,含氧量降低,會使后備母雞發育不良而推遲開產。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519 second(s), 209 queries, Memory 1.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