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肉雛雞三大疾病的防控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19
    核心提示:新城疫、白痢、球蟲病是危害剛出殼雛雞的三大疾病,如果防制不當,常會導致雛雞大量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新城疫、白痢、球蟲病是危害剛出殼雛雞的三大疾病,如果防制不當,常會導致雛雞大量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一、新城疫

    1.流行病學  雞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一般在春、夏兩季發病。該病主要通過病雞與健康雞的接觸而傳染,流行快速,死亡率高,往往數天內造成雞群中的大部分或全部雞只發病死亡。病雞嚴重下痢,呼吸困難,并伴有神經癥狀,潛伏期3~5天。

    2.預防措施  專業養雞戶或小型養雞場,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具體的免疫接種措施。⑴安全區內,1~3周齡的雛雞用I系苗滴鼻或點眼,8周齡用I系苗刺種或肌肉注射,以后每年用I系苗進行1次加強免疫。⑵疫區或受威脅區的雛雞1~3日齡接種I系苗,3周齡以后用Ⅱ系苗接種1次,10~12周齡用I系苗接種1次,以后每年用I系苗進行1次加強免疫。

    3.治療措施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早期采用高免血清治療效果較好,最好的辦法是定期免疫。

    二、 白痢

    1.流行病學  雞白痢主要侵害雛雞,以下痢和敗血癥為主要特征,病原為雞白痢桿菌。其病因是帶病的種公雞通過交配傳給母雞,病母雞又通過產蛋傳給下一代,被病雞糞便污染的孵化器成為主要傳染源。雞群一旦發病就會造成長期傳播。白痢病雞產的蛋,往往在孵化過程中胚胎死亡或雛雞出殼后成為弱雛,最急性的雛雞在孵出后立即死亡。癥狀主要是病雛排白色稀糞,糞便粘連在肛門周圍,張嘴呼吸,有的伴有尖叫聲。發病雛雞多在出殼后1~2周內死亡,5~6日齡內發病的雛雞死亡率特別高。

    2.預防措施  防制該病要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⑴不引進病雞和不用病雞蛋作種蛋,一定要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⑵孵化用的種蛋,入孵前要用2%的來蘇兒(甲醛皂溶液)噴霧消毒,擦干后入孵。⑶病雞及被帶病雞污染的雞舍、雞場、飲水器和飼料槽等,特別是孵化器,應根據對象選用不同的消毒藥物進行消毒,常用的消毒藥有2%福爾馬林、2%氫氧化鈉和2%漂白粉。⑷育雛室應保持清潔干燥,室溫合適穩定。

    3.治療措施  ⑴雛雞出殼后,用0.03%的高錳酸鉀溶液喂飲1~2次。⑵在5千克飼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環素3克,連續飼喂6~8天;或在5千克飼料中加入氯霉素2.5克,連喂5天,再飼喂2~3天。⑶每300只雛雞用40萬國際單位青霉素加1千克清水,上下午各飲1次,連飲3~5天。⑷痢特靈防治。以0.1克片劑為例,將藥片研末加水10千克(或在1千克水中加0.1克片劑的10%),充分溶解后拌料或喂飲,連喂5~7天。

    三、球蟲病

    1.流行病學  球蟲病是由寄生在雞體內的艾美爾屬球蟲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尤以柔嫩的艾美爾幼蟲致病力最強。該病對雛雞的危害最嚴重,每年5~9月份是流行季節,尤以潮濕的雨季為暴發期。15~50日齡的雛雞發病率最高,死亡率達80%。病雞的主要癥狀是腹瀉,糞便有白色絲狀物或肉色血塊,呈紅色或黑褐色,病雞逐漸消瘦,后出現痙攣現象,有的處于昏迷狀態并很快死亡。該病的感染途徑和方式是雞啄食感染卵囊。凡是被病雞或帶病雞的糞便污染過的飼料、飲水、用具和土壤等均有卵囊存在;一切污染物被畜禽或飼養人員帶入雞舍,都可能成為球蟲病的機械傳播者。

    2.預防措施  ⑴加強飼養管理,最好飼喂配合飼料,同時給雛雞飼喂富含維生素的飼料。⑵成年雞和雛雞分開飼養。⑶掌握雞病流行特點,在無病流行季節進行孵化,使雛雞安全度過易感期。

    3.治療措施  ⑴氯苯胍:每千克飼料加入30毫克充分拌勻,連喂3~5天,治療效果較好。⑵土霉素或金霉素:每只雛雞每天喂6~8毫克,混于飼料中連喂4~7天。⑶青霉素:每只雛雞用青霉素2000國際單位內服。⑷磺胺脒:按0.4%的比例加入飼料中飼喂,連喂3~10天。⑸磺胺二鉀嘧啶:按0.04%的比例加入飼料中飼喂,連喂3天,停喂3天,再喂3天。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肉雛雞 疾病 防控 措施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643 second(s), 148 queries, Memory 1.2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