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鵪鶉六種常見病的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9-03
    核心提示:鵪鶉素有“動物人參”譽蜚聲于世。其肉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脂肪少,食不膩人,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名貴滋補良藥。
           鵪鶉素有“動物人參”譽蜚聲于世。其肉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脂肪少,食不膩人,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名貴滋補良藥。鵪鶉生長快,成熟期短,繁殖迅速,飼養鵪鶉比較簡便,是農家致富的好門路。但是,鵪鶉在飼養過程中,容易發生疾病,要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飼養管理,搞好日常的衛生防疫和檢疫工作,提高群體的抗病力,杜絕和減少發病機會。現將鵪鶉六種常見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雛白痢。雛白痢是常見危害大的細菌性傳染病。病鶉精神萎靡。糞便呈白色漿糊狀。在病鶉飼料中添加0.4%磺胺嘧啶或0.1%磺胺喹惡林均有一定效果。籠舍要保持清潔干燥,溫度穩定,防止過密擁擠。
     
      二、球蟲病。此病為腸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疾病,病鶉羽毛松亂,糞便帶血。可將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的比例拌入飼料或溶于飲水中。連服4~5日即可見效。
     
      三、潰瘍性腸炎。這是家養鵪鶉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能力的疾病。鵪鶉弓背,雙目緊閉,拉稀,雙氫鏈霉素,泰樂菌素均為較好的治療藥物。四環素,呋喃類也有一定療效。
     
      四、白喉病。此病多發生在梅雨季節,病鶉眼腫流淚,食欲不振。可將0.1%的二甲氧基嘧啶鈉粉拌喂或溶水飲用。同時還應把病鶉的頭在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清洗消毒,效果更好。
     
      五、馬立克氏病。馬立克氏病也是鵪鶉常發的一種病毒性疾病,病鶉表現為精神不振,癱瘓,貧血,兩翅下垂,排綠色稀糞。剖劍時常見內臟型,表現為心臟、肺、腺體、胃、肝、腎、睪丸及卵巢出現單個或多個腫瘤。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以預防為主。對初生鶉皮下注射馬立克疫苗效果較好。
     
      六、石灰腳病。該病病原體為突變膝螨,多寄生在鶉脛部和趾部。病鶉脛部和趾部發炎,有炎性滲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黃色結痂。嚴重時可引起關節腫脹,趾骨變形,行走困難,生長受阻,產蛋下降。治療時可用20%硫磺軟膏涂擦患部,每天2次,連用3~5天。也可以用溫水洗去脛部和趾部上的痂疲,然后用0.1%敵百蟲溶液浸泡4~5分鐘。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鵪鶉 六種 常見病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57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