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大棚肉仔雞的飼養管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30
    核心提示:用于種植蔬菜的塑料大棚改建后用于飼養肉仔雞,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明顯的社會效益。
           用于種植蔬菜的塑料大棚改建后用于飼養肉仔雞,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明顯的社會效益。

    一、改建塑料大棚:種植蔬菜用的塑料大棚,需要改建后方可投入使用。如在塑料大棚頂部開天窗,在大棚內安裝取暖器和照明設備,在大棚的四周挖深50厘米、寬50厘米的排水溝,以降低水位,使棚舍始終保持干燥。

    二、塑料大棚消毒:塑料大棚內可以用0.5%過氧乙酸溶液噴霧消毒,也可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30毫升、高錳酸鉀15克,混合密閉熏蒸消毒8-12小時。大棚外的環境可用2%氫氧化鈉溶液噴灑。

    三、溫度管理:保持大棚內溫度的相對穩定,為肉仔雞的生長發育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溫度。具體的溫度供給標準是:1周齡33-35℃,2周齡29-31℃,3周齡26-29℃,4周齡23-26℃,5-8周齡20-35℃。根據季節、氣候、雞的日齡不同,要靈活掌握。

    四、通風管理:開放式塑料大棚像涼棚一樣,依靠自然通風即可滿足雞的通風要求。對中雞和成雞來說,夏季大棚內溫度偏高,要在大棚兩側懸掛濕簾,以便更好地降低棚內溫度。春秋季,白天隨著棚外溫度的上升要及時開啟薄膜通負降溫,傍晚隨著棚外溫度的下降,逐步關閉薄膜。冬季在保溫的前提下進行通風換氣。

    五、飲水管理:雛雞進入大棚稍休息后即可飲水。頭3天要飲3%-5%的白糖水,水溫與室溫一致。飲水器和水槽的數量要充足,保證每只雞有2.5厘米的飲水位置。飲水器和水槽的邊緣應與雞背的高度一致。每天都要對飲水器和水槽進行清洗和消毒,并要有充足的飲水,水質也要清潔、新鮮。

    六、飼喂管理:第一次喂料,在飲水后2-3小時進行。可把飼料撒在料紙上或飼料盤內,讓雛雞睚由啄食。3天后慶換成飼料桶或食槽,并要保證每只雞有5厘米的采食位置。第一周和第二周要給雛雞喂粉料,每3-4小時喂1次,每天喂6-8次;3-8周齡要喂顆粒料,以達到最佳效能,減少飼料浪費,每6小時喂1次,每天喂4次。每次喂料不要過多,一般不要超過料槽的二分之一,以減少飼料浪費。

    七、光照管理:1-14日齡要有24小時的光照,頭3天的光照要強一些,以利雛雞熟悉環境便于采食和飲水。每20平方米的面積用60瓦的燈泡一只為好。15日齡以后每天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每20平方米用15瓦的燈泡一只,即可滿足肉仔雞對光照的需要。

    八、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應定期對雞群、設備和用具進行消毒,每周要帶雞噴霧消毒1-2次,消毒藥要交替使用。常用的消毒藥有明發1210消毒劑、百毒殺、威島牌消毒劑等。

    1.藥物預防:1-14日齡,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預防白痢、臍炎、腸炎的藥物,如土霉素、氟哌酸、痢特靈、氯霉素等。15日齡至出欄前一周,要在飼料中添加抗球蟲藥物,如優素精、球必清、馬杜拉霉素等。出欄前一周,飼料中要停止添加任何藥物,以防藥物殘留。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免疫接種要根據本地區傳染病的發生情況來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疫苗免疫接種程序。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大棚 肉仔雞 飼養 管理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82 second(s), 52 queries, Memory 1.0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