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鴨絳蟲病的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7-22
    核心提示:鴨絳蟲病是由某些絳蟲(如矛形劍帶絳蟲、冠狀膜殼絳蟲、片形皺褶絳蟲等)寄生于鴨的小腸內引起的。鴨的絳蟲蟲體一般長5~20厘米,為白色、扁平、帶狀或面條狀而分節的蠕蟲,蟲體由一個頭節和多個體節構成,容易識別。絳蟲的成蟲在鴨的小腸內隨糞便排出蟲卵與孕卵節片,


        鴨絳蟲病是由某些絳蟲(如矛形劍帶絳蟲、冠狀膜殼絳蟲、片形皺褶絳蟲等)寄生于鴨的小腸內引起的。鴨的絳蟲蟲體一般長5~20厘米,為白色、扁平、帶狀或面條狀而分節的蠕蟲,蟲體由一個頭節和多個體節構成,容易識別。絳蟲的成蟲在鴨的小腸內隨糞便排出蟲卵與孕卵節片,在水中被中間宿主劍水蚤吞食后,逸出六鉤蚴,并發育成似囊尾蚴,鴨吞食含有似囊尾蚴的劍水蚤或帶蟲螺獅即被感染。在我國氣候溫暖的南方水鄉多有此病發生。

        本病對雛鴨危害更為嚴重,主要癥狀:病鴨精神沉郁,食欲減少,生長遲滯,貧血消瘦,糞便稀薄,混有粘液,甚至排出惡臭稀糞;有的病鴨則出現行走不穩、歪頸仰頭、臥地作劃水動作等神經癥狀;雛鴨感染后可大批次發病死亡;剖檢小腸,可見腸粘膜發炎出血,并可于腸管內發現蟲體。

        防治:雛鴨與成鴨分開飼養,3月齡內雛鴨最好實行舍飼,特別是不應到不流動、小而淺的死水域去放牧。因為這種水域利于中間宿主劍水蚤的孳生。

        每年對鴨群定期進行2次驅蟲,一次在春季鴨群下水前,一次在秋季終止放牧后。平時發現蟲體,隨時驅蟲。驅蟲辦法如下:①氫溴酸檳榔堿,配成0.1%的水溶液,一次灌服,每公斤體重用藥1~2毫克。②檳榔100克,石榴皮100克,加水至1000毫升,煎成800毫升。內服劑量:20日齡雛鴨1毫升,30~40日齡雛鴨1.5~2毫升,成鴨3~4毫升,拌料服,連喂2次,1日1次。③南瓜子,煮沸脫脂打成細粉,按雛鴨5~10克、成鴨10~20克拌料喂服。

        鴨群驅蟲前,應絕食12小時,投藥時間宜在清晨進行,鴨糞應收集堆積發酵處理,以防散播病原。

     

     
    分享:
    關鍵詞: 絳蟲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7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