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奶牛魏氏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6-30
    核心提示:奶牛魏氏梭菌病又稱為猝死癥,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發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引起該病的原因較多,但一般認為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稱產氣莢膜桿菌)引起的。臨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實質器官出血為特征。大小奶牛都可能發病,但以犢牛、孕牛和高產牛多發病,死亡
      奶牛魏氏梭菌病又稱為猝死癥,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發病率不高,但死亡率高。引起該病的原因較多,但一般認為是由牛A型魏氏梭菌(又稱產氣莢膜桿菌)引起的。臨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實質器官出血為特征。大小奶牛都可能發病,但以犢牛、孕牛和高產牛多發病,死亡率70%~100%。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春秋兩季為主。
      癥狀
      根據臨床特征,將奶牛魏氏梭菌病分為最急性、急性和亞急性三型。
      最急性型 無任何前驅癥狀,幾分鐘或1小時~2小時突然死亡。有的奶牛頭天晚上正常,第二天死在牛舍內。病牛死后腹部膨大,舌頭脫出口外,口腔流出帶有紅色泡沫的液體。肛門外翻。
      急性型 體溫增高或正常,呼吸迫促,結膜發紺,口鼻流出白色或紅色泡沫,全身肌肉震顫,行走不穩,狂叫倒地,四肢劃動,最后死亡。
      亞急性型 呈陣發性不安。發作時兩耳豎立,兩眼圓睜,表現出高度精神緊張,以后轉為安靜,如此周期性反復發作,最終死亡。
      急性型和亞急性型 除上述癥狀外,有的發生腹瀉,排出多量黑紅色、含黏液的惡臭糞便,有時排糞呈噴射狀,病畜頻頻努責,里急后重。
      病理變化
      剖檢以全身實質器官和小腸出血為特征。
      心臟肌肉變軟,心房及心室外膜有出血斑點。
      肺氣腫,有出血癥狀。肝臟呈紫黑色,表面有出血斑點,腸內容物為暗紅色黏稠液體。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褐色。
      治療
      1.用抗牛魏氏梭菌高免血清或患魏氏梭菌病康復牛血清治療有效。
      2.青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紅霉素、林可霉素和磺胺藥對本病治療有效。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
      首先要根據奶牛生長、發育、生產、繁殖等不同階段的飼養標準提供優質科學的全價配合飼料,嚴禁飼喂發霉、腐敗、劣質飼料。同時要特別注意精粗飼料搭配,保證提供適量的青干草。可用pH試紙檢驗牛尿液,當牛尿液pH<8.0時,就要考慮是否精料過多,粗料不夠。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可在精料中加入1.5%~2.0%的小蘇打粉進行應急調整,同時加喂青干草,直至將尿液pH調整并穩定在8.0~8.2之間。
      注意衛生消毒
      魏氏梭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一般消毒藥均可殺死本菌繁殖體,但芽孢抵抗力較強,95℃需兩個半小時才能殺死。為了有效殺滅魏氏梭菌,奶牛飼養場戶要堅持各項衛生防疫制度,保持牛場清潔干燥,及時清掃糞便,定期進行徹底消毒,場地、用具、設施要經常用火堿、石灰水、漂白粉等消毒處理,病死牛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一律燒毀或深埋,做無害化處理。
      進行疫苗接種
      發生過本病或飼養環境不太好的奶牛飼養場戶,可考慮進行魏氏梭菌疫苗免疫。免疫時間、劑量及方法要參照選用的魏氏梭菌疫苗說明書。
     
    分享:
    關鍵詞: 奶牛 魏氏梭菌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25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