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牛痘和羊痘的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08  來源:牛羊天地
    核心提示:牛痘是由牛痘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種急性、發熱性傳染病。 牛痘病毒為DNA型病毒。病毒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對熱、直射陽光、堿和大多數
     
    牛痘是由牛痘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種急性、發熱性傳染病。
     
        牛痘病毒為DNA型病毒。病毒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對熱、直射陽光、堿和大多數常用消毒藥較敏感,在58℃下5分鐘即可死亡;3%石炭酸、2%甲醛溶液等能很快將其殺滅,但耐干燥,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6~8星期。
     
    流行特點
     
        病牛和新接種牛痘苗的人都是本病傳染源。一般通過擠奶工人的手或擠奶機而傳染。此外,呼吸道吸入和節肢動物機械傳遞也能傳播本病。
     
        本病潛伏期4~8日。病牛病初體溫升高,食欲減退,反芻停止。擠奶時乳頭和乳房敏感,不久在乳房和乳頭(公牛在睪丸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1~2日后丘疹形成豌豆大小的圓形或卵圓形水皰,皰上有一凹窩,內含透明液體,以后轉為膿性,最后結痂。經10~15日后痂塊脫落而痊愈。如果病毒侵入乳腺,可引起乳腺炎。
     
        根據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可作出診斷。
     
    防治方法
     
        平時要做好防疫工作,新引進的牛要隔離觀察,加強檢疫,無異常癥狀時方可合群;要特別注意做好擠奶時的消毒工作;對初期接種牛痘苗而創面未愈的人,禁止與牛接觸,以免感染牛;牛痘可傳染人,引起皮膚病灶,故在接觸病牛時應做好個人防護;發現病牛及時隔離治療。對牛舍、場地及用具等可用l%~2%火堿水或10%石灰乳消毒。
     
        治療病牛可用氧化鋅、硼酸、抗生素軟膏涂抹患部,促進愈合和防止繼發感染。
     
    羊痘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山羊、綿羊都易感染,羔羊感病后死亡率較高。

        發病初期,病羊精神不好,不吃不喝,流鼻涕,淌眼淚,體溫升高,心跳和呼吸次數增加。在鼻子、眼睛周圍和嘴唇、陰門外面,以及乳頭等處出現小紅點,并迅速形成直徑3-5毫米的硬圓丘疹。過6天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泡,體溫稍有下降。水泡經2~5天變成膿泡,體溫再次上升,一般持續2天左右。最后膿泡干涸,變成黑褐色的癡皮。有的病羊還會出現腿瘸、眼瞎、咳嗽、拉稀等。
     
        治療方法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洗擦病羊患部,也可用忍冬藤、野菊花煎湯或用淡鹽水洗滌病羊患部,然后用碘甘油涂擦。或用以下中藥方劑治療,效果亦很好。
     
    病羊初期
     
        1、二花6克,升麻3克,葛根6克,連翹6克,土獲警3克,生甘草3克,水煎一次灌服。
     
        2、升麻3克,葛根9克,金銀花9克,桔梗6克,浙貝母6克,紫草6克,大青葉9克,連翹9克,生甘草3克,水煎分2次灌服。
     
    痘疹破潰時
     
        連翹12克,黃柏45克,黃連3克,黃茂6克,桅子6克,水煎灌服。痘疹趨愈,形成癡皮。
     
    病羊虛弱用
     
        1、當歸6克,黃瓦6豆,亦芍15克,紫草3克,金銀花3克,甘草1.5克,水煎灌服,根據病情酌加用量。
     
        2、沙參6克,寸冬6克,桑葉3克,扁豆6克,花粉3克,玉竹6克,甘草3克,水煎1次灌服。
     
        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嚴禁到疫區放牧,搞好圍內衛生。未發生羊痘的地方,給健康羊注射羊痘弱毒疫苗,建立免疫帶。已發生羊痘的地區,要嚴加封鎖,隔離病羊,進行治療。病羊尸體必須深埋或燒掉。病羊圈舍及護理用具要用3%來蘇爾或3%石碳酸消毒,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嚴禁從疫區買羊,從非疫區買羊也要進行檢疫和隔離觀察20天左右,證實無病后再合群。
    編輯:foodnews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58 second(s), 29 queries, Memory 0.9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