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公鹿生茸期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5-02-13
    核心提示:茸鹿養(yǎng)殖是項高效益的產(chǎn)業(yè),其主要效益來自公鹿的生產(chǎn)性能,養(yǎng)鹿的目的在于收獲高效優(yōu)質高產(chǎn)茸鹿。公鹿生茸期飼養(yǎng)水平高低、管理措施是否得當,精粗飼料調配是否正確,直接影響茸鹿產(chǎn)量與質量。

        茸鹿養(yǎng)殖是項高效益的產(chǎn)業(yè),其主要效益來自公鹿的生產(chǎn)性能,養(yǎng)鹿的目的在于收獲高效優(yōu)質高產(chǎn)茸鹿。公鹿生茸期飼養(yǎng)水平高低、管理措施是否得當,精粗飼料調配是否正確,直接影響茸鹿產(chǎn)量與質量。

        一、生茸期的飼養(yǎng)管理。公鹿脫角后,鹿茸新生組織開始生長,此時正處于早春季節(jié),氣溫低,日照時間短,晝夜溫差變化大,風天、雨天、雪天、暖天、冷天時常變化,鹿茸生長緩慢。此時生理特點發(fā)生明顯變化,代謝功能明顯改善,消化功能顯著增強。

        1、飼養(yǎng)技術。飼喂時間要定,不能趕前錯后;飼喂次數(shù)、順序應嚴格遵守;飼喂量要準,防止飽饑不均。

        2、飼喂方法。⑴精飼料飼喂方法。根據(jù)生產(chǎn)周期需要,合理搭配精飼料數(shù)量及各類飼料比例,正常條件下,蛋白質飼料不得低于35%,礦物質飼料不能低于30克。⑵粗飼料喂法。看上頓鹿采食粗料情況,定下頓喂量,讓鹿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始終保持旺盛的食欲,嚴防堆草、堆料或拒食厭食。

        二、公鹿生茸期精粗飼料利用。飼喂精粗飼料要求品種、數(shù)量要搭配合理,嚴禁精粗飼料單一或偏食,造成比例失調,影響生茸。

        1、精飼料搭配比例。玉米50-55%;豆粕35-50%;麥麩15%、食鹽、骨粉1%、大豆8%.生茸前期到收茸期結束,分生茸前期、初期、中期、后期,分期調配。

        2、精料量。馬成公2.5-5.0千克;花成公1.6-2.8千克;馬育公1.2-2千克;花育公0.8-1千克(馬成公即馬鹿成年公鹿,花成公即梅花鹿成年公鹿)。生茸前期至收茸結束,要遵循起點基數(shù)和終點生茸基數(shù)。生茸公鹿精飼日喂量的增加,應參考精料品種、質量和調制方法等因素,靈活掌握。

        3、粗料日喂量。⑴早飼:馬育公2-3千克;花成公1-2千克;馬頭二鋸1-2千克;花頭二鋸0.5-1千克。⑵午飼:馬成公4-5千克;花成公2-3千克;馬頭二鋸2-3千克;花頭二鋸0.8-1.6千克。⑶晚飼:馬成公5-6千克;花成公3-4千克;馬頭二鋸3-4千克;花頭二鋸1-2千克(馬育公即馬鹿育成公鹿,馬成公即馬鹿成年公鹿,馬頭二鋸即馬鹿頭二鋸公鹿即三周公鹿;花鹿即梅花鹿)。粗料分種類,整喂、粉碎喂、混合精料喂或單喂,盡量以提高適口性,提高利用率為原則。

        粗、精飼料的喂給應保持相對平衡,嚴防精飼料過多或蛋白質飼料不足,或過高和混有沙石泥土的精料喂鹿。收完頭茬鹿茸可減掉精飼料三分之二,幼鹿不減,青年鹿減掉三分之一。生茸公鹿與鋸完茸的鹿分開飼養(yǎng)。

        三、生茸期的管理措施。按年齡分群飼養(yǎng),便于掌握日糧標準的增減;根據(jù)鹿茸生長階段和規(guī)律,調配組合各種飼料。公鹿一經(jīng)脫角應注意舍內(nèi)安靜,形成有規(guī)律的飼喂、清掃時間,給生茸公鹿創(chuàng)造良好的食息環(huán)境。生茸開始,應做好預防工作,畜舍內(nèi)外、飼槽用具要消毒。對生鹿茸馴化,促增產(chǎn)、增收,對各舍公鹿上午10點,下午4點,是最佳馴化時間,出入畜舍,經(jīng)常調叫,給予信號,以免發(fā)生炸群,造成傷茸減產(chǎn)、減值。注意觀察鹿群;觀察精神狀態(tài);觀察采食精粗飼料的親近程度;觀察行走步樣及姿勢;觀察反芻情況;觀察排泄及呼吸是否正常。對年齡較大、體弱鹿、病殘鹿應在脫角后,單獨組群,增加營養(yǎng)。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wǎng)刊訂閱 ]  [ 生產(chǎn)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chǎn)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781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