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鹿肝片形吸蟲病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1-07
    核心提示:是鹿的主要寄生蟲病之一。成蟲寄生在膽管中,引起急、慢性肝炎、膽管炎,嚴重損害動物健康。
        是鹿的主要寄生蟲病之一。成蟲寄生在膽管中,引起急、慢性肝炎、膽管炎,嚴重損害動物健康。
     
        病原:新鮮蟲體呈棕紅色,葉片狀,長2-3厘米,寬0.5-1厘米,雌雄同體。蟲卵隨膽汁進入腸道,排出體外后,在15-30℃的環境下2-3周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進入椎實螺體內經過胞蚴、雷蚴和尾蚴無性繁殖。尾蚴離開螺體在水草上形成囊蚴。囊蚴被鹿食入即可感染。
     
        癥狀:輕度感染時無明顯癥狀,嚴重時病鹿消瘦,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消化不良,黃疸,貧血,被毛粗亂,食欲不振,體況日漸惡化。
     
        診斷:實驗室糞檢可發現蟲卵金黃色橢圓形,一端有卵蓋,中間充滿卵黃細胞。
     
        治療:硫雙二氯酚(別丁),每公斤體重60毫克一次口服,也可用四氯化碳每100公斤體重3-4毫升,肌肉注射。 
        預防:消滅中間宿主椎實螺,改善水、草衛生。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33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