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豬丹毒的診斷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9-10
    核心提示:流行特點。本病多發生于2-6個月的架子豬。病豬及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感染途徑主要為消化道,亦可經皮膚傷口感染,或經蚊、蠅等吸血昆蟲而傳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一、流行特點。本病多發生于2-6個月的架子豬。病豬及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感染途徑主要為消化道,亦可經皮膚傷口感染,或經蚊、蠅等吸血昆蟲而傳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二、癥狀及病變。本病臨床可分為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即敗血型,病豬體溫突然升高到42℃以上,不食,步態不穩乃至臥地不起。結膜充血,眼睛明亮有神。胸、腹、股內側皮膚出現紅斑,指壓易退色,隨即又恢復紅色。病程短促,突然死亡,死亡率達80-90%,或轉為疹塊型或慢性型。哺乳仔豬和剛斷奶的豬發生豬丹毒時,一般突然發病,有神經癥狀,抽搐倒地而亡,病程一般不超過1天。
     
      亞急性型:病初體溫上升到41℃左右,精神食欲不振,便秘。2-3日后在胸、腹、肩、背和四肢等處出現界限明顯的疹塊,有方塊形、菱形或類圓形,稍凸出于皮膚表面,直徑約幾厘米。觸之堅硬,輕者經數日消退,自行康復,重者結成棕紅色痂皮經久不變。有的轉為敗血癥或慢性。病程1-2周,死亡率較低。
     
      慢性型:病豬四肢關節發炎、腫脹,跛行;心內膜炎患豬呼吸困難,可視黏膜發紺,體質虛弱,生長緩慢,病程長,較少死亡。剖檢可見關節腔內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心瓣膜表面可見菜花狀贅生物。
     
    三、診斷。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癥狀不典型的需借助實驗室檢查。
     
    四、防治措施
     
      1、預防接種:⑴豬丹毒滅活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氫氧化鋁滅活苗,以5毫升1次免疫,免疫期可達6-8個月。⑵豬丹毒弱毒活菌苗:使用GC42弱毒菌苗均按瓶簽標定的頭劑加入20%鋁膠生理鹽水1毫升溶解,一律皮下注射1毫升,口服時每頭2毫升,免疫期為6個月。⑶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活疫苗或豬丹毒、豬肺疫氫氧化鋁二聯滅活菌苗,免疫效果與單苗相同。
     
      2、藥物治療:⑴阿莫西林粉針,按每公斤體重肌注15毫克,每日1-2次,連用2-3天。⑵青霉素,按每公斤體重肌注2萬單位,1日2次,連用2-3天。⑶歐啉頭孢粉針,按每公斤體重肌注2萬單位,1針可維持9天藥效。⑷1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每頭每天20-40毫升肌注,每天1-2次。⑸抗豬丹毒血清,療效也較好。
     
      3、加強飼養管理:⑴搞好豬圈和環境衛生,定期消毒。⑵不從疫區引進豬只。新購進豬只,必須先隔離觀察2-4周,健康者方可進入豬群。⑶嚴格檢疫制度,防止一切帶毒的動物和污染物進入豬群。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豬丹毒 診斷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22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