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母牛分娩胎衣不下如何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15
    核心提示:母牛分娩后8~12小時排不出胎衣(正常分娩后3~5小時排出胎衣),初期一般不會出現全身癥狀,兩天后,停滯的胎衣開始腐爛分解,從陰道內排出暗紅色混有胎衣碎片的惡臭液體。

    母牛分娩后8~12小時排不出胎衣(正常分娩后3~5小時排出胎衣),初期一般不會出現全身癥狀,兩天后,停滯的胎衣開始腐爛分解,從陰道內排出暗紅色混有胎衣碎片的惡臭液體。腐爛分解產物若被子宮吸收,可出現敗血型子宮炎和毒血癥,患牛表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泌乳減少等。

    一、預防措施。

    1.臨產前2~3周,日糧中應適當提高蛋白質水平,降低鈣的水平。

    2.產前1周對年老體弱及有過胎衣不下病史的牛,應肌肉注射1次維生素D。3.對經產母牛,不論體質強弱,產后都應立即補鈣、補糖,可有效地預防胎衣不下的發生。一般母牛產后立即靜脈注射25%葡萄糖500毫升,20%葡萄糖酸鈣300~500毫升。

    二、治療措施。

    1.土霉素2克或金霉素1克,用l0%生理鹽水500毫升溶解,溫熱后注入子宮,促使胎兒胎盤縮小,利于胎衣排出。

    2.用“垂體后葉素”50~100國際單位,肌肉或皮下注射,2小時后再注射1次,最好是在產后6-8小時使用,超過l2小時效果不佳。也可用催產素100國際單位,麥角新堿6~l0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3.用l0%氯化鈉500毫升,1次靜脈注射。

    4.如用上述藥物仍不見效,可試用0.5%黃色素50~100毫升,含糖鹽水l000~2000毫升,靜脈注射,對產后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有良效。

    5.中藥治療,“參靈湯”對牛的胎衣不下有一定效果。即使不脫離,以后人工剝衣,有手到即脫的效果。中藥主要成分如下:黃芪、黨參、生薄荷、五靈脂、川芎、益母草各30克,當歸60克,研為末,開水沖服。

    6.手術剝衣。采用上述方法無效的病例,可以考慮進行手術剝離。但不宜早期進行,因為剝衣容易損傷或感染子宮,最好是在用中藥治療后再剝離。方法是:剝衣前,先用溫水灌腸,排出直腸中積糞或用手掏盡;用繃帶纏尾,交給助手拉向一側,再用0.3%高錳酸鉀洗滌和消毒外陰部,向子宮內注入10%氯化鈉500毫升。剝離時,左手握住外露胎衣,右手順陰道伸入子宮,尋找子宮葉;先用拇指找出胎兒胎盤的邊緣,然后將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之間,把它們分開。剝離子宮角尖立端的胎衣比較困難,這時可輕拉胎衣,再將手伸向前下方迅速抓住尚未脫離的胎盤,即可較順利地剝離胎衣。剝衣完畢后,可用0.1%高錳酸鉀沖洗并注入華神康普靈20~30毫升,以防子宮感染。必要時每天1次,連用3天。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母牛 分娩 胎衣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86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