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如何提高冬產仔豬成活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10
    核心提示:冬季氣溫低,且常出現低溫霜凍,對仔豬成活不利。因此,要加強仔豬的護理管養,才能提高成活率。
        冬季氣溫低,且常出現低溫霜凍,對仔豬成活不利。因此,要加強仔豬的護理管養,才能提高成活率。

    1、改善豬舍環境。一般來說,仔豬產后3天內應保持溫度在28-30℃左右,一星期內應保持25-26℃左右。因此,在母豬產仔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在豬欄水泥地面上鋪上一層均勻的干稻草或軟綿的干山草,然后再在上面鋪上麻袋。豬舍保溫條件不好的,冬天產仔時最好用保溫箱,即用木頭箱或厚底皮箱鋪上保溫材料供仔豬休息。天氣寒冷或陰雨天氣,要在箱內掛個40瓦的電燈泡,提高溫度和光照。

    2、防止難產或流產。在母豬產前一段時間,應每天讓母豬多曬太陽和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還要增喂精料。懷孕母豬不要喂發酸變質的飼料。在清潔豬舍衛生時,不要碰撞母豬,更不能用掃、棍棒趕打母豬。母豬產仔時,不能離人,要日夜兼守,以便隨時預防應付難產和防止母豬壓傷死仔豬。

    3、精心照顧弱小仔豬。仔豬出生后一般10多分鐘可自由采乳,但弱小仔豬因四肢無力,行動不便,往往不能及時尋到乳頭,因此應給予人工輔助,爭取在產后一小時內讓弱小仔豬吃到初乳。在母豬分娩結束后,應立即把弱小仔豬安排到前邊乳汁多的乳頭上,使其養成習慣,吃飽喝足,增強體質。在仔豬出生后一周應開食補料,以防母乳不足。

    4、及時預防仔豬疾病。了解和掌握好仔豬的毛色光澤、采食量多少、尾巴的擺動、尿便的顏色和形狀、肛門的衛生等,仔豬出生一個月左右,要注射豬瘟、豬丹毒和豬肺疫三大疫苗,以防仔豬傳染病的發生蔓延。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提高 產仔 成活率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748 second(s), 196 queries, Memory 1.3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