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奶牛“精料充盈癥”的種類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02
    核心提示:目前,一些養殖場(戶)在飼養奶牛過程中存在精料飼喂過量的情況(習慣上稱為“精料充盈癥”)。
        目前,一些養殖場(戶)在飼養奶牛過程中存在精料飼喂過量的情況(習慣上稱為“精料充盈癥”)。主要是谷類飼料中的小麥、玉米、高粱的含量高、喂量大;臨產前為提高奶牛產后泌乳量而加料,促進乳房發育;冬季為奶牛增膘而加料,春季為奶牛換毛而加料;為追求產量,過分增加精料以及塊根類及糟粕類的飼料,谷實類飼料粉碎過細;飼料突然由適口性差的改換為適口性好的飼料。其實,這些養殖場(戶)沒有注意到,精料喂量過高也可引發奶牛疾病。

    奶牛“精料充盈癥”的種類

    1.酸性消化不良:酸性消化不良是指單純性、重度消化不良及乳酸重度等一系列臨床綜合征。單純性消化不良一般由飼料突然變換和采食發霉、變質的飼料,過多飼喂難以消化的粗飼料、稻草、白薯秧,精料過多、粗飼料不足等引起的。重度消化不良一般由奶牛大量貪食過量谷物和大量采食甜菜、果類、糖糟等飼料引起的,奶牛會出現瘤胃弛緩、采食量下降、產奶量降低、低血鈣、脫水等癥狀。

    2.瘤胃角化不全:奶牛會出現食欲不振、偏嗜粗飼料、異嗜、消瘦等癥狀。剖檢后會看到病牛的瘤胃乳頭肥大、變硬、皮革樣,黏膜、被毛、飼料混合粘連,黏膜上附著棕色痂皮,此癥主要由于精料飼喂過多、粗料不足所致。

    3.真胃扭轉:主要因大量飼喂玉米、青貯等酸性成分的飼料,繼發低血鈣、酮病、胎衣不下、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胃腸蠕動停滯,使奶牛身軀碩大、腹腔變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動空間。真胃扭轉的特征是奶牛嚴重脫水、低血氯、低血鉀、代謝性堿中毒,出現真胃機械性排空障礙。

    4.蹄葉炎:病牛一般表現為前肢站立不穩,出現前肢強直癥,并伴有出汗、肌肉震顫、蹄冠腫脹、疼痛、拱背、前肢向前伸、兩前肢交叉負重、臥地、趾尖翹起、長蹄、球節下沉、骨質疏松等癥狀。此病主要是由于奶期、圍產期精料喂量過大、粗飼料采食不足,這不僅導致消化疾病的發生,還會增加瘤胃酸中毒、肥胖、奶牛綜合征、乳房水腫等疾病的發生幾率。分娩后,奶牛后肢水腫,使蹄真皮抵抗力降低,負重異常。瘤胃酸中毒、酮病、霉敗飼料中毒、胎衣不下也會促使本病的發生。

    5.魏氏梭菌病:魏氏梭菌病會引起病牛急性死亡或出現出血性胃腸炎。臨床表現主要分3種類型。一是全身驚厥,1小時~2小時死亡。二是體溫升高,后肢麻痹,8小時~12小時死亡。三是衰竭、昏迷、角弓反張,7天死亡。此病主要因日糧中蛋白質和能量過高,細菌利用飼料中的蛋白和能量大量繁殖,產生大量毒素,特別是β-毒素而引起毒血癥。目前雖然能分離出病菌和毒素,但還不能肯定其是否為該病的特定菌株。

    預防措施:

    1.合理飼喂精料特別是控制含碳水化合物飼料的進食量,保證優質干草采食量,利用易消化纖維飼料,如大豆皮等。

    2.增加日糧,增加日糧能中和瘤胃中產酸的物質,如碳酸鹽、莫能霉素、蘋果酸。

    3.提倡采用TMR日糧保證高產奶牛最大進食量,飼喂品質好的粗飼料,增加飼喂次數,減少應激影響。

    治療方法:

    1.擴充血容量,大量補充水、電解質溶液。

    2.解除酸中毒,補堿。

    3.注射甘露醇或山梨醇。

    4.補鈣、補糖。

    5.抗菌、消炎,可用慶大霉素、四環素等。

    6.內服蘇打粉、肌注維生素B1。

    7.洗胃、切開瘤胃。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40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