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牛羊口蹄疫的癥狀及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11
    核心提示:口蹄疫是牛、羊、豬等偶蹄動物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傳染病。其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趾間及乳房上發生水泡和爛斑。
         口蹄疫是牛、羊、豬等偶蹄動物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傳染病。其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趾間及乳房上發生水泡和爛斑。

    一、發病原因 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侵入動物機體內引起的。病毒可從其皰液、口涎、乳汁、糞尿、淚液等排出。痊愈的動物也能短時間的繼續帶毒和散毒。主要經過消化道傳染,也可經黏膜、乳頭及損傷的皮膚傳染。有時人也能感染。本病傳播迅速,流行猛烈,往往在同一時間內,牛、羊、豬等偶蹄動物一起發病,且發病數量多,難以控制。又多沿交通線向四周傳播。

    二、病牛羊癥狀 牛羊感染口蹄疫以后,一般要經過2~8天才能發病,最長達14天。在病毒進入血液階段,病畜體溫升高至40℃~41℃以上,精神沉郁,食欲減退,繼而在口腔黏膜及趾間、乳頭的皮膚上,發生豌豆大甚至可達蠶豆大小的水泡,以后水泡相互匯合,形成大小水泡聯片的破潰。患畜流出大量的口涎,開口時可以聽到吸允音。患畜在患口腔破潰的同時,趾間、蹄冠皮膚呈現熱痛和腫脹,經過1~2天則出現水泡,破潰后形成爛斑。四肢同時患病時,患畜呈現交替負重狀,并經常抖動后肢,運步時呈跛行,嚴重的則長期伏臥,起立困難。如感染化膿或發生壞死時,蹄匣可能脫落,蹄骨出現壞死等癥。

    三、積極防治

    1.預防注射。對歷年發生口蹄疫的地區,每年應對所有的牛、羊做定期的預防注射。牛、羊注射口蹄疫弱毒疫苗14天以后就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4~6個月。如已發生口蹄疫時,應及時采取病料送檢定性。迅速上報,并通知友鄰單位組織聯合防治措施。劃定疫區、嚴格封鎖,及早就地撲滅。

    2.隔離治療。對病畜及疑似病畜,要隔離治療。并由專人護理,指定地點飼養管理。對未發病的牛、羊要進行預防注射。口腔病變,可用清水、食鹽水或0.1%高錳酸鉀液清洗,后涂以1%~2%明礬溶液或碘甘油,也可涂撒中藥冰硼散于口腔病變處。蹄部病變,可先用3%來蘇兒清洗,后涂擦龍膽紫溶液、青霉素軟膏等,用繃帶包扎。被病畜污染的場所及用具,要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或10%的石灰水消毒,其病尸不可食用,皮毛應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浸泡消毒。病畜的糞便要經發酵后方可使用。病畜放牧過的場所要經過2個月后方可準許健康家畜進入。在最后一頭病畜治愈或死亡后,經過14天再無新的病例出現時,經過徹底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鎖。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牛羊 口蹄疫 癥狀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42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