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養豬六種腹瀉病的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9-29
    核心提示:仔豬白痢。由致病大腸桿菌引起,多發生于10~30日齡的仔豬,呈地方性流行,季節性不明顯,發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無嘔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狀糞便,體溫不高,病程為急性或亞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有效。
        1 仔豬白痢。由致病大腸桿菌引起,多發生于10~30日齡的仔豬,呈地方性流行,季節性不明顯,發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無嘔吐,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狀糞便,體溫不高,病程為急性或亞急性。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有效。

    2 仔豬黃痢。病原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腸桿菌。7日齡以內多發,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豬少有嘔吐,排黃色稀糞,病程為最急性或急性。用慶大霉素,結合強心補液等進行治療。

    3 仔豬紅痢。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常發生于3日齡以內的仔豬,1周齡以上很少發病。病豬偶有嘔吐,排紅色黏糞,病程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較高。該病治療效果不好,關鍵在于預防,即在母豬產前1個月肌內注射乙型魏氏梭菌苗5毫升,產前15天再注射10毫升。

    4 豬痢疾。病原是豬痢疾密螺旋體。2~4日齡豬多發,季節性不明顯,呈緩慢傳播,流行期長,易復發,發病率高,病死率較低,體溫正常,但病初略高,瀉出的糞便混有多量黏液及血液。常呈膠凍狀。剖檢病變主要在大腸。該病用痢菌凈、痢立清、二硝基咪唑治療效果好。

    5 豬流行性腹瀉。由冠狀病毒科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不同年齡、品種、性別的豬都能感染發病。多發生于冬季,特別是12月和1月份發生最多。仔豬表現腹瀉。成年豬僅發生嘔吐和厭食。傳播速度快,但病死率較低。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般流行過程延續4~5周可自然平息。

    6 豬傳染胃腸炎。由冠狀病毒科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生。仔豬病死率高,大豬很少死亡。常見于寒冷季節,傳播迅速,發病率高。病初嘔吐,排灰色或黃色水樣稀糞,病豬迅速消瘦、脫水,大豬多數可在短期內康復。該病治療效果不好、著重預防,懷孕母豬在產前15~45天,肌肉和鼻內各接種1毫升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疫苗;或在仔豬出生后,用無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頭口服1毫升即可。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養豬 六種 腹瀉病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716 second(s), 76 queries, Memory 1.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