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犢牛大腸桿菌病的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5-06
    核心提示:    犢牛大腸桿菌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危害哺乳的初生犢牛,尤其以未吃初乳7日齡內的犢牛多發,死亡率很高,呈地

        犢牛大腸桿菌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危害哺乳的初生犢牛,尤其以未吃初乳7日齡內的犢牛多發,死亡率很高,呈地方性流行。

        病狀臨床癥狀以腹瀉為特征,具體分為敗血型、腸毒血型和腸炎型。敗血型大腸桿菌病表現是: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心跳加快,黏膜出血,關節腫痛,有肺炎或腦炎癥狀,體溫40℃,腹瀉,大便由淺黃色粥樣變淡灰色水樣,混有凝血塊、血絲和氣泡、惡臭,病初排糞用力,后變為自由流出,污染后軀,最后高度衰弱,臥地不起,急性在24小時~96小時死亡,死亡率高達80%~100%.腸毒血型大腸桿菌病表現是:病程短促,一般最急性2小時~6小時死亡。腸炎型的表現是:多發生10日齡內的犢牛,腹瀉,先白色,后變黃色帶血便,后軀和尾巴沾滿糞便、惡臭,消瘦、虛弱,3天~5天脫水死亡。

        治療①口服痢特靈,按每千克體重3毫克,每日3次,連服3天。②肌肉注射氯霉素、土霉素、鏈霉素和新霉素,用量按每千克體重10毫克~30毫克,每日2次,連注3天。③靜脈注射5%葡萄糖鹽水500毫升~1000毫升,并加入碳酸鈉或乳酸鈉,同時給母牛靜脈注射200毫升,效果更好。④口服5克~10克次酸鉍或50克~100克陶土或10克~20克活性炭,也可進行灌腸,排出腸內有毒物質。

        預防加強妊娠母牛和犢牛的飼養管理,注意牛舍干燥、清潔衛生;母牛臨產時用溫肥皂水洗去乳房周圍污物,再用淡鹽水洗凈擦干。堅持對牛舍、牛欄、牛床、運動場和環境用2%來蘇兒或5%福爾馬林徹底消毒。防止犢牛受潮和寒風侵擊,亂飲臟水,以減少病原菌的入侵機會。犢牛出生后應盡早哺足初乳,增強犢體抗病能力。一旦發現病犢牛立即加強護理,隔離治療。

    編輯:limei1314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90 second(s), 75 queries, Memory 1.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