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奶牛不食癥的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9-19
    核心提示:奶牛不食癥是消化機能和內分泌機能紊亂所致的多種疾病的總和。雖然死亡率低,但對奶牛的乳汁質量、泌乳量及哺乳犢牛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給養殖業帶來經濟損失。 病因 多發于產后和泌乳高峰期,引起該病發生的原因是奶牛的新陳代謝紊亂、飼料中含糖的粗料不夠、蛋白質

        奶牛不食癥是消化機能和內分泌機能紊亂所致的多種疾病的總和。雖然死亡率低,但對奶牛的乳汁質量、泌乳量及哺乳犢牛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給養殖業帶來經濟損失。
      
        病因
      
        多發于產后和泌乳高峰期,引起該病發生的原因是奶牛的新陳代謝紊亂、飼料中含糖的粗料不夠、蛋白質或脂肪性飼料比例過大,出現奶牛的代謝能量負平衡;干乳期管理不善,過量采食,給胃腸造成嚴重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奶牛采食過多精料,粗飼料不足,引起瘤胃輕度酸中毒,胃酸過多;其他疾病如前胃弛緩、感冒、子宮炎、乳房炎等。
      
        預防措施
      
        因為此病多發于產后和泌乳高峰期,首先要加強奶牛產前和產后的飼養管理,在奶牛產犢前一周開始減料,產前3天要減至一半,產犢當天只供給充足的熱麩皮、鹽水或溫鹽水,不可喂大量精料。產后一周內可視奶牛食欲與膘情增加精料的喂量,一周以后可轉入正常飼養。對于個別體質瘦弱的奶牛,應及早引導犢牛開食。視奶牛體況適當增加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飼料。
      
        加強牛舍環境衛生 在奶牛分娩前后,圈舍溫度要適宜,光照充足,空氣流通,地面要保持清潔干凈,經常消毒;墊草要柔軟潔凈,并作好防寒工作。
      
        藥物預防 在產前1小時~2小時及時注射青霉素、鏈霉素,可有效預防產后不食癥的發生。
      
        治療
      
        治療以興奮胃腸、抗菌消炎、補充能量、調整代謝、健胃助消化為原則,可用:①肌注10%的安鈉咖3毫升~8毫升,清熱解毒液20毫升~40毫升,或維生素B10毫升~30毫升,甲基硫酸新的明2毫升~5毫升,一次肌注,每日兩次。②青霉素、鏈霉索、氨基比林或安乃近,肌肉注射,每日3次。
     
    分享:
    關鍵詞: 奶牛 不食癥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995 second(s), 351 queries, Memory 1.7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