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子豬黃白痢的綜合防治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7-19
    核心提示:子豬黃痢和白痢均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哺乳子豬的急性腹瀉性疾病,在環境條件差和衛生不好的豬場多發。初產和二產的母豬所產子豬多發,高胎次母豬所產子豬發病率低。子豬黃痢也稱速發型大腸桿菌病,一般在生后7日齡內發病,最快有在出生后12小時發病者。子豬白

        子豬黃痢和白痢均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哺乳子豬的急性腹瀉性疾病,在環境條件差和衛生不好的豬場多發。初產和二產的母豬所產子豬多發,高胎次母豬所產子豬發病率低。子豬黃痢也稱速發型大腸桿菌病,一般在生后7日齡內發病,最快有在出生后12小時發病者。子豬白痢也稱遲發型大腸桿菌病,一般在10日齡~21日齡發病。引起此兩種病的病原微生物同為致病性大腸桿菌,常出現較高的死亡率(子豬黃痢)和容易形成僵豬(子豬黃痢和白痢)。
      
        防治措施
      
        環境消毒與母體消毒相結合
      
        在母豬進產房前將產房徹底清洗、消毒。進產房前將母豬用0.1%的特滅殺或0.1%的新潔爾滅或0.1%的高錳酸鉀進行全面清洗和消毒,會陰部和乳房是重中之重,然后用溫清水洗凈。分娩當天再對乳頭和會陰部進行徹底消毒和清洗,消毒前將每個乳頭擠出3滴~5滴乳汁,用盆接好棄掉。
      
        妊娠母豬的免疫接種
      
        在產前42天和14天分別給懷孕母豬接種大腸桿菌基因工程疫苗,以產生足夠的母源抗體并移行到母乳中,借以保護子豬。最好選擇大腸桿菌基因工程四價苗,因為二價苗和三價苗缺少黏附因子,效果遠不如四價苗。
      
        糞便返飼:用發病子豬的糞便飼喂懷孕后期的母豬,重點飼喂一、二胎的懷孕母豬。此法是中小規模豬場預防子豬黃白痢的一個既方便經濟又適用的好辦法。
      
        在母豬飼料里加藥
      
        在母豬產前七天和產后七天給母豬飼料里加入廣譜抗菌藥,如冀中無敵、呼諾玢等。也可以加紐弗羅、呼腸舒、利高霉素、土霉素等。
      
        母豬產后注射
      
        在母豬產后馬上注射一針長效土霉素制劑(如百克米先、德利先、得米先等);或注射一針長效氟苯尼考制劑(如30%的呼諾玢注射液、正氣、泰諾康等);或注射一針長效磺胺間甲氧嘧啶,要求是該抗菌藥在豬的血液內能夠維持較長時間的抑菌濃度,最好能夠維持72小時以上。
      
        母豬分娩時的處理
      
        在母豬分娩過程中產出第二個子豬后,進行靜脈補液。在補液第一瓶500毫升的糖鹽水中加入維生素B族針劑20毫升~30毫升,目的是以此來增進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預防母豬的產后不食和促進母豬代謝;第二瓶500毫升的糖鹽水中加入廣譜抗菌藥,如鹽酸土霉素、鹽酸四環素或先鋒霉素等,預防母豬的子宮內膜炎、陰道炎和乳房炎;在第三瓶的100毫升糖鹽水中加入40單位的催產素,借以縮短產程,加快產后胎衣及附屬物的排除并促進提早放乳。這樣,就減少了母豬產后不食和減少了子宮內膜炎、陰道炎和乳房炎的發病率,使子豬患黃白痢的機會減少。
      
        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母豬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乳糖,對于提高胃內酸性環境,刺激腸道蠕動,抑制有害菌生長,提高子豬的抗病力大有幫助。及時吃到初乳、吃足初乳可使子豬獲得大量的母源抗體,大大減少子豬黃白痢的發病率。
     
    分享:
    關鍵詞: 子豬 黃白痢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50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