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豬夏季中暑的綜合防治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7-16
    核心提示:盛夏炎熱,極易導致豬機體內外熱量交換失去平衡,散熱機制發生障礙,使機體內蓄熱過多而中暑。在高熱環境中,生豬食欲下降,采食量減少,生長緩慢,機體抵抗力下降,還易發生下痢腹瀉和感染其他疫?W齪梅朗詈橢惺畹姆樂喂ぷ魘僑繁I?戇踩?認模?岣呦募狙?砭?瞇б


        盛夏炎熱,極易導致豬機體內外熱量交換失去平衡,散熱機制發生障礙,使機體內蓄熱過多而中暑。在高熱環境中,生豬食欲下降,采食量減少,生長緩慢,機體抵抗力下降,還易發生下痢腹瀉和感染其他疫病。做好防暑和中暑的防治工作是確保生豬安全度夏,提高夏季養豬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

        搭棚遮陽

        農村養豬大多是開放式豬舍,舍內溫度控制能力差。高溫到來前,可在豬舍頂部加鋪一厚層稻草、麥秸等隔熱物;在圈舍露天空間上方搭好涼棚;在圈舍旁預先種植藤蔓植物(絲瓜、葫蘆、葡萄等),既可遮陽,又可凈化圈舍空氣,還可提供瓜菜,一舉三得;在豬舍周圍栽植闊葉樹木,以改善圈舍周圍小氣候;豬舍壁內外涂刷一層鮮石灰乳,利用白色反光的作用減少陽光對豬舍的射入量,并兼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調整日糧

        應降低日糧中能量飼料比例,相應提高蛋白質水平;多喂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青綠飼料和果皮如西瓜皮等清涼飼料;在混合料中適當添加咸味、鮮味或香味等調味劑,以提高飼料適口性,增加豬的采食量;飼料要新鮮,忌喂霉變質飼料。參考配方:35千克以下的豬,玉米39%、小麥22%、麥麩15%、米糠7%、黃豆7%、粉魚6%、骨粉2%、食鹽1%、生長素1%。35千克~60千克的豬,玉米37%、小麥24%、麥麩19%、米糠11%、魚粉5.5%、骨粉1.5%、食鹽1%、生長素1%。

        調整飼喂時間

        喂豬應避開午間最熱的時段。一日喂四次,凌晨4時、上午10時、下午4時、晚上9時各喂一次。這樣可減少豬在最熱時段的活動量。每天給豬飲1次0.5%的淡鹽水,供給充足的青綠多汁飼料,保持食槽內有充足的清涼飲水。

        圈舍內降溫

        打開豬舍所有通風孔,及時清除糞尿,并用涼水噴灑和沖洗圈舍,最大限度地降低圈舍內的污濁氣體,減少糞便的生物熱效應,給豬創造一個涼爽舒適的生長環境。注意不要用涼水直潑豬體,以防發生疾患。有條件的養豬場可在圈舍壁安裝換氣扇或電風扇,以加速空氣流通,達到降溫效果。

        防暑預防用藥

        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適量的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藥物。車前草100克,水煎取汁拌料喂服;綠豆加水煮爛成稀粥,待涼后喂服;白扁豆20克~25克,水煎取汁喂服;新鮮西瓜皮2000克,搗爛加白糖100克,攪拌均勻喂服;醋或酸菜汁250毫升~500毫升,拌入飼料中飼喂,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中暑后的急救

        豬發生中暑后突然發生精神沉郁,步態不穩,全身出汗,結膜充血或暗紅,心跳增強,呼吸急促,體溫升高至41℃~42℃。重癥者興奮不安,全身顫抖,痙攣,虛脫死亡。

        降溫

        迅速將患豬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用涼水澆或用冷濕毛巾敷頭部,冷敷心區,也可以用涼水噴灑全身或進行冷水浴。

        靜脈放血

        用剪刀將患豬耳尖或尾尖剪破,或用針刺破放血。根據豬的大小和病情決定放血量,一般成豬放血100毫升~200毫升。放血后,立即灌服十滴水10毫升~30毫升。

        強心輸液

        注射10%安鈉咖10毫升~20毫升。根據病情,靜脈注射0.1%氯化鈉液1000毫升~2000毫升。

        刺激鼻腔

        對昏迷的患豬,用生姜汁或大蒜汁適量,或氨水少許放置鼻前,任其自由吸入以刺激鼻腔,引起打噴嚏,促其蘇醒。同時皮下注射尼可剎米注射液2毫升~4毫升。

        灌腸

        對脫水患畜,用生理鹽水或0.5%涼鹽水反復灌腸。也可腹腔注射500毫升~1000毫升葡萄糖鹽水。一可補充體液,二可有效降低體內溫度。

        鎮靜

        對興奮狂躁不安的患豬,肌肉注射2.5%氯丙嗪3毫升~5毫升或安定注射液6毫升~10毫升。

        中藥治療

        梔子30克,連翹30克,浮小麥60克。水煎取汁,加蛋清5個,一次灌服。藿香、香薷、佩蘭、青蒿各30克,薄荷(后下)30克。水煎取汁,一次灌服。

        蒲公英、馬齒莧各40克,青蒿30克,地骨皮、玉竹各20克。水煎取汁,一次灌服。

        香薷、青蒿、佩蘭、杏仁、知母各25克,陳皮20克,滑石、石膏(后入)各30克,水煎灌服。

        魚腥草、野菊花、淡竹葉各100克,橘皮25克,水煎服。

        桅子30克,生地、天竹黃、黃芩、天門冬、茯神各25克,朱砂3克(后入),水煎灌服。

        六月霜、車前草各100克,香薷、藿香各25克,水煎灌服。

        鮮葦根100克,青竹葉80克,鮮荷葉3張,焦大麥100克,水煎灌服。或鮮葦根、青竹葉、綠豆各100克,水煎灌服。

        鮮鳳尾草500克,魚腥草250克,水煎取汁,一次灌服。

     

     
    分享:
    關鍵詞: 中暑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270 second(s), 87 queries, Memory 1.1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