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畜養殖 » 正文

    奶牛的鈷缺乏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6-25
    核心提示:鈷缺乏癥是由于飼料和稻草中鈷缺乏或不足,以及維生素B12合成因子受到阻礙,在臨床上是以厭食、營養不良(消瘦和貧血)等為主征的慢性代謝?1靜∈羰瀾縲緣胤講≈?弧?病因 (1)長期放牧在鈷缺乏土壤(鈷含量在0.25毫克/千克以下)的牧草場地或持續性飼喂鈷缺乏(0.


        鈷缺乏癥是由于飼料和稻草中鈷缺乏或不足,以及維生素B12合成因子受到阻礙,在臨床上是以厭食、營養不良(消瘦和貧血)等為主征的慢性代謝病。本病屬世界性地方病之一。

        病因

        (1)長期放牧在鈷缺乏土壤(鈷含量在0.25毫克/千克以下)的牧草場地或持續性飼喂鈷缺乏(0.04~0.07毫克/千克千重)草類或稻草的牛群,多有發病。

        (2)凡阻礙奶牛瘤胃內發酵過程中合成維生素B12的因子或疾病,可導致發生鈷缺乏癥。

        癥狀

        可視粘膜淡染或蒼白、皮膚變薄、肌肉乏力、松弛外,被毛無光澤,換毛延遲,體表殘留皮垢(鱗屑),流淚,食欲減退,消瘦,貧血和腹下水腫等。

        診斷

        在低鈷地區的牛群,凡出現厭食、營養性消瘦和可視粘膜淡染(貧血)等癥狀時,便可懷疑鈷缺乏癥。在應用氯化鈷水溶液(鈷含量5~35毫克/日)經口投服,歷時5~7天,可使頑固性厭食等癥狀消失,有助于本病病性診斷。

        病程長達數周乃至1年以上病牛,經確診并及時治療或轉移不發病地區飼養后,一般可望康復,預后多良好;重型病牛,尤其是產犢后體力消耗過大,臥地不起繼發褥瘡,又得不到合理治療和人工護理時,預后不良,結局多死亡。

        治療

        在治療上基于牛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鈷的需要量,對病牛投服氯化鈷水溶液5~35毫克/日,開始用大劑量,逐漸減至小劑量,持續2~3個月便見效果。同時,還可投服維生素B12制劑,按飼喂飼料的0.0017%~0.0033%比例混飼。對重型病牛,應用維生素B12和右旋糖酶鐵合劑4~6毫升,每3天肌肉注射1次。

        預防

        對鈷缺乏地區可施用鈷鹽肥料,為了預防還可混飼鈷添加劑(日量為0.3~2毫克)。在鈷缺乏土壤中錳、鐵和鎂含量也減少,可推薦復合鈷制劑-礦鹽,自由舔食,可收到明顯效果。

     

     
    分享:
    關鍵詞: 奶牛 缺乏癥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20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