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烏梅果茶的加工技術(sh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7-02-12
        (一)概述
       烏梅,別名酸梅子、紅梅,屬薔薇科梅屬植物梅。烏梅味酸、澀,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藥效成分,據(jù)(本草綱目)記載,烏梅有“斂肺、澀腸、生津、止痢、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蝕惡心、祛痹、利筋脈、消酒毒、殺蟲、解魚毒”等功效。   
        (二)原料與配方
        白砂糖:10%;
        烏梅果肉漿(以檸檬酸計,酸度2.0%,水分94.0%):10%;
        胡蘿卜漿(水分94.0%)5%;
        檸檬酸:0.075%~0.2%;
        羧甲基纖維素鈉:0.1%;
        瓊脂:0.06%~0.1%;
        三聚磷酸鈉:0.1%;
        滋味改良劑:0.1%~0.2%;
        苯甲酸鈉:0.08%;
        焦糖色素:0.06%;
        草莓香精:0.002%;
        楊梅香精:0.002%;
        烏梅香精:0.002%;
        加水至100%。
        (三)工藝流程
        烏梅干果→原料處理→軟化→打漿→調(diào)整水分和酸度→烏梅果肉漿
        胡蘿卜→清洗→切片→蒸煮→打漿→胡蘿卜漿
        混和→均質(zhì)→加香精→灌裝→殺菌→保溫、檢漏、貼標、裝箱→出廠銷售
        (四)操作要點
        ①烏梅果肉漿的制備:剔除霉、爛、蟲果和雜質(zhì),清洗干凈后,加入其1~2倍重量的水,在80C左右軟化0.5~1.0小時,至烏梅果肉充分軟化,再將軟化后的烏梅果與軟化水一起或用浸提過烏梅汁的烏梅果,用篩孔直徑0.5~1.0毫米的打漿機打漿去核,并始終保持原料溫度在60℃左右,以免堵塞篩孔。
        ②胡蘿卜漿的制備:將胡蘿卜去蒂和根須,清洗干凈,用切片機切成3毫米厚,再用0.15兆帕蒸汽壓蒸8分鐘并向間隙排氣,然后用篩孔直徑為0.6毫米的打漿機打漿,并添加適量含0.1%檸檬酸的純水。
        ③溶化糖漿的制備:60%白砂糖加入40%的水和白砂糖重量0.1%的檸檬酸,小火熬煮0.5~1.0小時,并不斷攪拌,稍冷后用100~120目尼龍布過濾,冷卻。
        ④溶解穩(wěn)定劑:將羧甲基纖維素鈉、瓊脂和少量白砂糖混合均勻后加入適量水,邊加熱邊攪拌,使之充分溶解。
        ⑤調(diào)配:按配方要求加入各組分,攪拌均勻,在18~30兆帕、 30~60℃下均質(zhì)一次,然后加入香精,攪拌均勻。
        ⑥灌裝、殺菌、冷卻:將調(diào)配好的果茶立即灌裝和及時封蓋并殺菌,其殺菌溫度為1OO℃,時間12~18分鐘。
        ⑦保溫、檢漏、貼標、裝箱:將殺菌冷卻后的烏梅果茶放入保溫庫,在(37±2)℃下保溫7天,然后剔除漏瓶和腐敗變質(zhì)的,再貼標裝箱,即可出廠銷售。
        (五)質(zhì)量標準  
        1.感官指標   
        色澤:焦糖色,均勻一致;
        組織形態(tài):呈均一的流質(zhì)態(tài),久置后無分層和沉淀;
        滋味及氣味:具有烏梅果茶特有的香味,無異味,口感爽滑不粘;
        雜質(zhì):不允許存在。
        2。理化指標  
        總固形物含量:≥11%;
        果肉含量(水分94.0%):≥15%;
        總酸(以檸檬酸計):≤0.4%;  
        重金屬:砷(以As計)≤0.5毫克/千克,鉛(以Pb計)≤1.0毫克/千克,銅(以Cu計)≤10.0毫克/千克。
        3.微生物指標
        細菌總數(shù):≤100個/毫升;
        大腸桿菌數(shù):≤6個/100毫升;
        致病菌:不得檢出。
     
    分享:
     

     
     
    推薦生產(chǎn)技術(shù)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35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