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食品生產加工技術 » 飲料加工 » 正文

    卷曲(螺)形茶的加工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2-23
    核心提示:江蘇太湖的洞庭碧螺春是卷曲形茶的代表。品質特征要求外形纖細,卷曲成螺,茸毛披露,銀綠隱翠,香氣芬芳鮮嫩,湯色淺綠有毫渾,滋味醇甘,葉底嫩勻成朵,勻齊明亮。傳統是手工制作,技術要點: ⑴鮮葉原料要求1芽1葉初展的多毫中葉類品種,進廠鮮葉要只只過堂,剔除魚


        江蘇太湖的洞庭碧螺春是卷曲形茶的代表。品質特征要求外形纖細,卷曲成螺,茸毛披露,銀綠隱翠,香氣芬芳鮮嫩,湯色淺綠有毫渾,滋味醇甘,葉底嫩勻成朵,勻齊明亮。傳統是手工制作,技術要點:

        ⑴鮮葉原料要求1芽1葉初展的多毫中葉類品種,進廠鮮葉要只只過堂,剔除魚葉、老葉、嫩果等雜物;

        ⑵殺青,鍋溫180-200℃時投葉500g,先抖后悶,做到撈凈、抖散、殺勻、殺透,歷時3-4min;

        ⑶揉捻,鍋溫降至70-80℃,用雙手將茶坯抱握沿鍋壁順一個方向盤旋揉轉,茶團在掌中應滾轉自如,不能死團,開始時揉3-5轉抖散一次,爾后逐漸增加揉轉次數,減少抖散次數,揉壓仍掌握"輕-重-輕"原則,當茶坯達七成干,基本成卷條時為適度,歷時約15min;

        ⑷搓團與提毫,鍋溫降至60-65℃,雙手五指并攏略彎,捧握茶坯在掌中團轉,用力均勻,每團搓4-6轉后置在鍋中固形,一般每鍋分3-4團搓揉,幾團搓完后一起抖散,鍋溫由低逐漸升高爾后再低,用力先輕-稍重-后輕。當含水量約20%左右時開始提毫,提毫手法與搓團相似,用力較輕,使茶葉與茶葉磨擦,每團搓3-5轉隨即散開,待茸毛舒展、含水量降至13%左右時就可進行干燥;

        ⑸干燥,鍋溫50-55℃,將茶坯在鍋中輕輕翻動,使其繼續失水緊條,待茶坯九成干時出鍋,再把茶葉薄攤在桑皮紙上,然后連同紙一起放入尚有余溫的鍋中烘至足干,再包裝貯藏。

        目前,我市生產的針螺,系采摘單芽制作而成的高檔次卷曲形手工茶,工藝技術要求更為精湛,其外形有顆粒形和松散形兩種,但加工要點、工藝程序均大同小異。

        卷曲形茶的機制化生產已在較大范圍推廣,其技術要點是:殺青在連續式滾洞殺青機中進行,掌握適度老殺,揉捻在中小型揉捻機中進行,短時輕揉,以保持芽葉完整,再經烘干機烘到含水量40%左右移至曲毫茶炒干機或珠茶炒干機做形,當外形基本卷曲成螺,含水量降至18%-20%時出茶,經篩末后放在電炒鍋中提毫,待含水量降為12%左右時出鍋,最后再通過烘干機烘至足干。制作螺形茶的原料相對粗大些,一般一芽2至3葉初展,加工方法前期同上述的機制卷曲茶相近,差別在揉捻可在大中型揉捻機中進行,加壓重些,炒干機做形到含水量12%左右(不經提毫),最后進行烘干,溫度相對可高一點。

     

     
    分享:
    關鍵詞: 卷曲形茶 加工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66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