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杏脯的加工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10-08
        工藝流程:選料—切半去核—浸硫護色—糖漬鍋煮—烘制—成品。
        (一)選料。挑選肉厚質硬、皮色橙黃、新鮮飽滿、風味正常、無霉爛蟲害和機械損傷的果實為原料。
        (二)切半去核。將洗凈后的杏用力沿果縫處對切成半,挖去果核。
        (三)浸硫護色。對切成半的杏稱為杏碗,因杏中單寧物質易氧化變成褐色,所以應將杏碗立即投入0.3%的亞硝酸鈉溶液中,約半小時后撈出浸糖。
        (四)糖潰鍋煮:杏水分較多,細胞壁薄且組織細密。在鍋煮時,糖液難于滲入果實內,故需采用多次浸煮法。用砂糖配制濃度分別為40%、50%、70%的糖液,溫度為80℃。將浸硫后的杏碗依次從低濃度到高濃度再煮1分鐘、3分鐘、15分鐘,并將糖液與杏一起倒入缸內分別浸漬24小時。且每次浸糖時加入微量的亞硫酸鈉。
        (五)烘制。將經過三次浸糖后的杏碗撈出。控凈表面糖液,將杏碗碗心向上擺放均勻。溫度65℃,烘制14小時后使其果肉不粘手,有彈性,即為成品。
        (六)產品要求。(1)感觀指標:色澤桔黃、組織飽滿、果片完整、形狀扁圓、質地透明、味甜略酸、果脯具有原果風味。(2)理化指標。總糖68%以上,還原糖60%,水18%以下,硫不超過0.2%。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674 second(s), 776 queries, Memory 3.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