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包裝儲運技術 » 正文

    “五法”并用養魚效益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03
    核心提示:一、適應市場變化“魚養得好,不如賣得好”在北方大多地區都是春放、秋收,然后秋季集中上市,當然會出現賣魚難,價格低的現象,影響經濟效益。
      一、適應市場變化
            “魚養得好,不如賣得好”在北方大多地區都是春放、秋收,然后秋季集中上市,當然會出現賣魚難,價格低的現象,影響經濟效益。采用多級輪養輪捕能夠始終保持池塘足夠的載魚量,這樣池塘水體潛力得到充分利用,產品實現均衡上市,才能取得高產高效。
            二、改淺水塘為深水塘
            池塘低矮,不保水,是許多小型養殖戶不重視的問題,池塘水淺,晝夜溫差大,餌料生物的產量低,魚群活動空間小,不利于魚類生長和混養密養,也限制了池塘發揮最大的魚產力,嚴重影響經濟效益。而且不保水滲漏無疑會增加不斷補水的費用,增加養殖成本。一般魚種池水深宜1.2~2米,成魚池水深宜2~3米。
            三、廣辟餌料資源,降低生產成本
            餌料成本約占整個水產養殖成本的70%左右,廣辟餌料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是提高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1.種草養魚:充分利用池埂池坡,什邊隙地,因地制宜地種植高產優質的魚用青飼料,滿足草食性魚類不同季節的攝食需要,達到節本增效。
            2.漁牧結合:根據養魚用肥的需要,保持適度規模的養豬、養禽,實行魚畜、魚禽結合等方式綜合經營,解決養魚用肥,逐步建立起飼料喂養、畜禽的良性循環,大大提高養殖的綜合效益。
            3.盡量不散喂飼料而推廣全價配合飼料養魚:散喂池塘飼料損失大,餌料系數高,成本也不低。而配合飼料營養全面,飼料轉化率高,養殖周期短,能達到科學喂養高產高效的目標。
            四、注重魚病預防
            魚諺說“養魚不瘟,富得發昏”,足見防治魚病的重要性。魚類生活在水中,治療魚病困難較大,所以,預防魚病發生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一些中小型養殖戶往往不重視魚病預防,非等魚有癥狀表現了才想用藥,這時往往會大量用藥,而大量用藥治療魚病本身就是增加成本,同時還敗壞水質和影響魚類正常攝食,耽誤生長,造成多重損失,所以,必須注重魚病預防。
            五、加強日常管理
            俗話說“增產措施千條線,通過管理一根針”。管理不好,同樣會增加養殖成本,影響經濟效益。“三看、四定”投喂原則,加強水質調控,預防魚病,創造適宜魚類生存生長的水體環境是我們必須嚴格做到的。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五法 并用 養魚 效益增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755 second(s), 73 queries, Memory 1.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