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檢驗技術 » 實驗室管理 » 正文

    實驗室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管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2-24
    核心提示:如何有效地遏制實驗室危害事故的發生,降低事故隱患及存在的風險,開展風險評價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探索實現安全生產的有效形式,
    如何有效地遏制實驗室危害事故的發生,降低事故隱患及存在的風險,開展風險評價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探索實現安全生產的有效形式,從事故中汲取經驗教訓,落實安全措施,已是促進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不可回避的問題。

    1.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基本要求 

    為保證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滿足實際需要,組織應:

    (1)指定組織內的一名管理人員促進和管理評估活動;

    (2)征詢相關人員的意見,討論應計劃做什么并得到其建議和承諾;

    (3)確定危害識別的方法;

    (4)鼓勵員工參與危害辨識;

    (5)選擇評價方法,確定風險可容許的標準;

    (6)風險評價應包括活動、產品和服務的影響以及安全技術措施;

    (7)評價人員應接受風險評價培訓;

    (8)制定控制措施將風險降到可容許程度;

    (9)將風險管理活動的過程形成文件。
    2.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基本步驟

    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基本步驟如下:

    (1)劃分作業活動(或稱單元,下同):編制作業活動表,內容包括廠房、設備、人員和程序,并收集有關信息;

    (2)辨識危害:辨識與作業活動有關的所有危害; 

    (3)評價風險:對與各項危害有關的風險做出評價;

    (4)依據風險可容許標準,確定出不可容許的風險;

    (5)制定風險控制措施計劃:針對不可容許的風險,制定控制措施計劃;

    (6)評審措施計劃評審措施計劃的合理性、充分性、適宜性,確認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在可容許范圍。注意: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產生新的危害。
    3.危險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記錄

    組織宜設計一種簡單的、能記錄評價發現的表格。記錄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方面:

    (1)作業活動;

    (2)危害因素;

    (3)潛在的事故類別及后果;

    (4)風險等級;

    (5)現有控制措施;

    (6)根據評價結果所采取的措施;

    (7)評價人員、審核人員、日期等。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關鍵詞: 風險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040 second(s), 12 queries, Memory 0.9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