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答疑】脫氫乙酸的國標方法無法重現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6-26
    核心提示:按照國標GB 5009.121-2016方法, 以0.02mol/L乙酸銨+甲醇=90+10 1mL/min的流速,可以得到脫氫乙酸的圖譜,但在1L乙酸銨中加入1m
    按照國標GB 5009.121-2016方法, 以0.02mol/L乙酸銨+甲醇=90+10 1mL/min的流速,可以得到脫氫乙酸的圖譜,但在1L乙酸銨中加入1mL的乙酸后,按照上述方法,就不出峰,請問是什么原因?


    回答


    脫氫乙酸是我國允許在食品生產加工中使用的一種化學合成防腐劑,在較高的pH范圍內保持良好的抗菌性。


    脫氫乙酸是極性化合物,因其含有雙鍵具有紫外吸收,在C18色譜柱有一定的吸附保留。在GB 5009.121-2016液相色譜法中使用0.02mol/L乙酸銨+甲醇(90+10)作為流動相,對脫氫乙酸作等度洗脫。

    通常可電離化合物而言,不同狀的化合物態與C18之間的作用力存在明顯差異。脫氫乙酸pKa值為5.27, 而0.02mol/L乙酸銨+甲醇(90+10) 流動相體系的pH值在7-8, 在此體系中,大部分脫氫乙酸處于離子態。當原有體系中加入乙酸酸化后,流動相體系的pH值有利于脫氫乙酸從離子態向中性態轉化,從而促使脫氫乙酸與C18的作用力更強了,因此,相對而言,乙酸銨+甲醇(90+10)流動相洗脫能力變弱了,導致脫氫乙酸在C18色譜柱上的保留時間更長,或長期保留在色譜柱上。只有延長酸化后流動相的洗脫時間,或增加酸化后流動相中有機相的比例,可將脫氫乙酸從色譜柱中洗脫出來。


    文章(文字)來源:研發分析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183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