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每個實驗員都必須具備的實驗室基本安全知識、個人防護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8-29
    核心提示: 實驗室,一個專用于試驗用途的場所,也是科學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我們在科研試驗的同時,身邊也隱藏著很多的“殺手
     實驗室,一個專用于試驗用途的場所,也是科學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我們在科研試驗的同時,身邊也隱藏著很多的“殺手”,比如異物沖擊、溶劑灼傷、中毒等等,今天為大家介紹說明,在實驗室,我們大家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呢?

    實驗室安全基本原則

    1、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安全第一,實驗第二!

    麻痹大意,不學習安全基本知識、不按實驗安全規則操作,是實驗工作中最大的敵人。

    2、一般性實驗室安全工作守則

    必須遵守各場所制定的安全規則。

    接受與工作本身有關的安全教育及培訓。

    在工作崗位上嚴禁吸煙、飲酒、吃口香糖及其它妨礙工作之進食等。

    必須熟悉滅火器、消防設備的使用方法及放置地點。

    必須了解各工作場所逃生及疏散路線。

    離開工作場所務必隨手將不用的水、電、天然氣、氣體等開關關閉。

    發現實驗樓內任何地方有危害安全之人、事、物等,必須立即向有關人員反映作緊急處理。

    3、小心對待所有化學品

    請戴好手套,安全眼鏡和穿好實驗服;

    有毒有害化學品不得敞放,取用稱量應在通風櫥內進行

    保持良好的通風,盡量將玻璃擋板拉下;

    按照正規指南,安全處理危險物品;

    注意防火,實驗室不能見明火(酒精燈,打火機,火柴);

    禁止使用可能產☆生產生電火花的電器(帶電刷的機械攪拌器,未經過防爆改裝的電器);

    謹慎對待沒有做過的反應和沒有用過的化學品;

    身體或精神狀況不好的時候不要做實驗;

    等等。


    4、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性

    推行實驗室安全規則,在于防止實驗事故的發生。事故發生會造成實驗室人員的傷亡、設備損毀,甚至使家庭、公司及社會蒙受重大損失。


    5、開始工作前應遵守以下5個步驟:

    圖片

    實驗室化學品安全常識


    1、物質安全資料卡簡介(MSDS-MaterialSafety Data Sheet)

    它提供了在生產、經營、運輸、貯存和使用化學品過程中的防護知識及發生化學品事故的急救方法。

    是一項國際標準:『ISO 11014 - Safety data sheet for chemical products』

    標準GB16483 - 2000《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編寫規定》

    每種化學品的MSDS都包含16項內容。


    2、物質安全資料卡內容



    3、物質安全資料卡 應用實例

    實驗室安全細則


    1、電

    連線:儀器連線必須使用帶有接地的三根線的護套線,不可使用普通的塑料絞線。嚴禁私拉亂扯。

    接地:儀器應有良好的接地,提高儀器的穩定性及安全系數。

    維修:維修儀器時必須切斷電源,方可拆機修理。

    墻電:需要對墻電進行維修、改造時,必須由持有市供電局和勞動局核發的電工證的人員進行操作。

    檢查:如遇線路老化或損壞應及時地更換。

    觸電:斷電或絕緣脫離。


    2、水

    上水:水龍頭或水管漏水時,應及時地修理。

    下水:下水道排水不暢時,應及時地疏通。

    冷卻水:輸水管必須使用橡膠管,不得使用乳膠管;

    上水管與水龍頭的連接處及上水管、下水管與儀器或冷凝管的連接處必須用管箍夾緊;

    下水管必須插入水池的下水管中。

    純凈水:應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取水時應注意及時地關閉取水開關,防止溢流。


    3、氣體

    搬運:搬運或轉動鋼瓶時,不得用手執著開關閥移動。

    使用:按氣瓶的類別選用減壓器,安裝時螺扣應擰緊,并檢漏。

    開啟鋼瓶:逆時針方向為開;先開總閥,后開減壓閥。

    關閉鋼瓶:順時針方向為關;先關總閥,后關減壓閥。

    氣嘴保護:用死扳手夾緊氣嘴后再開總閥。

    安全:氣瓶內的氣體不可用盡

    惰性氣體:應剩余0.05MPa以上壓力的氣體。

    可燃氣體:應剩余0.2Mpa以上壓力的氣體。

    氫 氣:應剩余2.0MPa以上壓力的氣體。

    存放:分類分處保管,直立放置時要穩妥;氣瓶要遠離熱源;避免曝曬和強烈振動;一般實驗室內存放氣瓶量不得超過兩瓶。

    氫氣瓶和氧氣瓶不能同存一處。


    (1)氧氣性質及使用安全

    性質:強烈助燃燒。高溫下,純氧十分活潑;溫度不變而壓力增加時,可以和油類發生急劇的化學反應,并引起發熱自燃,進而產生強烈爆炸。

    使用:不可將氧氣瓶與油類物質混放,并絕對避免讓其它 可燃性氣體混入氧氣瓶。

    存放:氧氣瓶禁止放于陽光曝曬的地方。


    (2)氫氣性質及使用安全

    性質:氫氣密度小,易泄漏,擴散速度很快,易和其它氣體混合。氫氣與空氣混合氣的爆炸極限:氫氣含量爆炸下限4.1%,爆炸上限74.1%(體積比),此時極易引起自燃自爆,燃燒速度約為2.7m/s。

    使用:提倡使用氫氣發生器。在使用氫氣 的地方,嚴禁煙火;嚴防泄漏;用后及時地關閉總閥。

    存放:氫氣應單獨存放,最好放置在室外專用的小屋內,確保安全。


    4、火

    加熱,進行蒸餾實驗和消化樣品時應使用加熱套和封閉式電爐,不應使用明火加熱。

    安全使用酒精燈。

    明火,實驗室內嚴禁吸煙。

    在使用易燃氣體和易燃試劑的實驗室內不得使用明火。


    (1)火情處理

    報警:119(說明火源、火情、單位名稱、地理位置,或明顯標志)

    措施:早發現、早處理、早報告

    滅火:學會使用滅火器(一拔、二握、三瞄、四掃),易燃固體、易燃氣體、易燃液體和帶電物體著火時,可用干粉滅火器滅火;導線或電器著火時,應先斷電,再用干粉滅火器滅火;切不可用泡沫滅火器,此滅火器導電;衣服著火時,應盡快地脫掉衣服,并用水滅火。或就地滾動,切忌外跑。

    防火:火災不能預期、不能杜絕、只能預防

    備逃生四件寶(滅火器、繩、手電筒、防毒面具)


    5、化學藥品使用

    任何的容器都必須貼上標簽,注明其內容物及有效時間。

    使用低沸點有機溶劑時,一定要遠離火源和熱源。試劑瓶應封嚴,并放在陰涼處保存。

    濃酸、濃堿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如果濺到皮膚上或眼內, 應立即用流水沖洗至少15min,然后用5%NaHCO3或5%H3BO3沖洗。濃硫酸粘到皮膚時不能直接用水洗,因為會有大量的熱量產生,會燒傷皮膚,應該先用硼酸,再用NaHCO3溶液處理,嚴重的應處理后盡快就醫。

    在使用任何化學藥品前,一定要熟知該化學藥品之危險性。

    使用有毒有機溶劑或者腐蝕性試劑時應在通風櫥內操作,并使用防濺面罩,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6、藥品溢潑處理

    (1)溶劑

    避免點火及可引起火花之任何動作。

    去最近的地方,拿噴灑吸收溶劑之干粉,將噴灑吸收劑由外而內灑在濺有溶劑處。

    用鏟子將吸收劑清理掉。


    (2)酸和堿

    去最近的地方,取中和酸(堿)劑,由外向內噴灑,用試紙測試是否還在該處。將中和劑清理掉。

    用肥皂及水清理濺灑處。


    7、試劑

    有機試劑:使用三氯甲烷、四氯甲碳、乙醚、苯、丙酮、己烷等低沸點有機溶劑時,一定要遠離火源和熱源。裝有上述試劑的試劑瓶應封嚴,并放在陰涼處保存。使用有毒有機溶劑時應在通風櫥內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無機試劑:濃酸、濃堿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使用濃硝酸、濃鹽酸、濃硫酸、高氯酸及氨水時,應在通風櫥中操作。如上述試劑濺到皮膚上或眼內,應立即用水沖洗,然后用5%NaHCO3或5%H3BO3沖洗。

    標識:自配試劑應貼標簽,并注明化合物名稱、濃度、配制日期,以及配制人姓名。


    8、試廢液處置

    廢棄的溶液應按有機及無機進行分類,嚴禁將不同類別的液體混放在同一個瓶中。

    裝有廢液的容器必須具有明顯的標識,標識上應注明該廢液的名稱、組成、濃度、日期及該溶液廢棄人的姓名。

    將裝有廢液的容器放在指定地點,統一處理。

    嚴禁將有毒、有害、強腐蝕性試劑及液體倒水池中。

    廢棄的洗液不得倒入下水道,應裝入試劑瓶統一處理。


    9、儀器使用

    儀器使用者必須認真地閱讀操作規程,經過培訓方可上機操作。

    必須嚴格地按照“儀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在使用儀器之前應進行預登記。

    完成樣品測定后,應在該儀器的“使用維修登記本”上進行機時登記。

    在樣品的測定過程中,應保持儀器、實驗臺面及實驗室的整潔。

    遇到儀器發生故障,立即向管理人員報告,不得擅自處理。

    未按“儀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而造成儀器故障或損壞,應由該操作人員及所在班組長負責。

    按操作規程使用水、電。發現安全隱患應立即報告,及時處理。離開實驗室時應檢查儀器、水、電、門、窗是否關好。

    不得擅自挪用與公用儀器相關的輔助設備和零、配件,以及實驗室內的一切公用設施。


    個人防護


    1、眼睛及臉部防護

    (1)安全防護眼鏡:眼睛和臉部是實驗室最容易被事故傷害的部位,在使用危險化學試劑、有害光線及加工玻璃制品等操作時,必須佩戴安全眼鏡。


    (2)當化學物質濺入眼睛后,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數分鐘,然后去醫務室進行治療。

    (3)面部防護用具用于保護臉部和喉部,目的是防止實驗中可能發生的爆炸及有害氣體造成的傷害,一般有口罩、有機玻璃防護面罩或呼吸系統防護用具。如果口罩被污染,立即中止實驗操作,盡量屏住吸氣,脫去口罩,用浸有70%的消毒乙醇的毛巾、紗布或紙巾擦洗口罩所戴部位至少3 次,再用沖眼器、自來水沖洗口鼻部至少3 分鐘。

    2、手部防護

    (1)為了防止手部受到傷害,需要根據實驗選戴不同的手套。當接觸化學試劑、邊緣尖銳鋒利的物體(如碎玻璃、木材、金屬碎屑)、過冷或過熱的物體時,均須佩戴手套。

    (2)手套必須愛護使用,使用前認真檢查,確保無破損。

    (3)防護手套根據材料一般分為以下五種:

    a.聚乙烯一次性手套(PE),不能用于處理有機溶劑。

    b. 醫用乳膠手套,可重復使用,耐酸堿、油脂和多種溶劑,但不適用于長時間接觸烴類溶劑(如己烷、甲苯)及含氯溶劑(氯仿)。該手套較短,應注意保護手腕、手臂。

    c.橡膠手套,適用于較長時間接觸化學試劑。

    d.帆布和棉手套,用于操作低溫或高溫物體。

    e.紗手套,一般用于接觸機械的操作。

    3、腳部防護

    工作人員不得穿涼鞋、拖鞋以及高跟鞋進行實驗,應穿平底、防滑、合成皮或皮質的滿口鞋。


    4、身體防護

    (1)進入實驗區域的人員應身著工作服,目的是防止皮膚和衣物受到化學試劑的污染。

    (2)經常清洗工作服,當受到嚴重污染或腐蝕后,必須換下更新并妥善處理。

    (3)為了防止工作服上附著的有害物質擴散,工作服不得穿到辦公室、會議室、食堂等公共場所。

    實驗室應急方案

    應急預案根據不同的事故狀況,應準備好相應應急措施。

    1、火災

    第一發現人立即就近按下火警按鈕報警,然后再向消防值班人員說明事故情況

    根據事故災情嚴重程度,決定是否需要外部援助。

    斷絕著火現場電源,滅絕一切可能引發火災和爆炸的火種。

    選擇合適的滅火劑。

    如果火勢較大應盡快撤離,由專業消防人員滅火。


    2、少量化學品泄漏

    在處理泄露前須了解泄漏物的性質,

    佩戴好呼吸、眼睛和身體部位的防護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在事故發生區域內嚴禁火種。

    用容器將泄漏物盡可能回收,殘余物采用化學吸收棉吸收干凈。

    收集的泄漏物不能隨意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中,應該集中后在指定地點處理。

    3、化學品傷害

    腐蝕性化學品燙、燒傷事故發生后,應迅速解脫傷者被污染衣服,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干凈皮膚15分鐘以上,保持創傷面的潔凈以待醫務人員治療,或用適合于消除這類化學品的特種溶液仔細洗滌燙、燒傷面。

    遇水能發生反應的腐蝕性毒物如,則先用干布或棉花抹去毒物,再用大量水沖洗。

    對眼部燙、燒傷后,立即用水洗滌眼睛15分鐘以上,并及時送醫院診治。

    化學藥品(氣、液、固體)引發的中毒事故發生后,將中毒者從中毒現場轉移至通風清潔處,視情況采用人工呼吸、催吐等急救方法幫助中毒者清除體內毒物,等待醫務人員治療。

    文章(文字):網絡。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050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