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這幾種最毒試劑,是不是你日常接觸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04-08
    核心提示:DMSO:二甲基亞砜DMSO是一種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機溶劑的極為重要的非質子極性溶劑,對皮膚有極強的滲透性,有助于藥物向人體滲透,
     DMSO:二甲基亞砜
    圖片

    DMSO是一種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機溶劑的極為重要的非質子極性溶劑,對皮膚有極強的滲透性,有助于藥物向人體滲透,可作為農藥的添加劑。

     

    DMSO也是一種滲透性保護劑,能夠降低細胞冰點,減少冰晶的形成,減輕自由基對細胞損害,改變生物膜對電解質、藥物、毒物和代謝產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嚴重的毒性作用,與蛋白質疏水集團發生作用,導致蛋白質變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腎毒性。


    DMSO是毒性比較強的東西,用的時候要避免其揮發,要準備1%-5%的氨水備用,皮膚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滌。最為常見的為惡心、嘔吐、皮疹及在皮膚、和呼出的氣體中發出大蒜、洋蔥、牡蠣味。

     

    EB:溴化乙錠

    圖片

     溴化乙錠是一種高度靈敏的熒光染色劑,用于觀察瓊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膠中的DNA。

     

    溴化乙錠是強誘變劑,具有高致癌性!會在60-70度時蒸發,所以最好不要在膠太熱的時候加,或者應該加到液體里(0.5ug/ml,染色半小時)。


    由于溴化乙錠具有一定的毒性,實驗結束后,應對含EB的溶液進行凈化處理再行棄置,以避免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


    (1) 對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處理:

    ①將EB溶液用水稀釋至濃度低于0.5mg/ml;
    ②加入一倍體積的0.5mol/L KMnO4,混勻,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勻,置室溫數小時;
    ③加入一倍體積的2.5mol/L NaOH,混勻并廢棄。

     

    (2)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處理:

    ① 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時輕搖混勻,室溫放置1小時;
    ② 用濾紙過濾并將活性碳與濾紙密封后丟棄。

     

    DEPC:二乙基焦碳酸酯

    圖片

    DEPC是RNA酶的強抑制劑,可滅活各種蛋白質。

     

    DEPC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在操作中應盡量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并避免接觸皮膚。DEPC毒性并不是很強,但吸入的毒性是最強的,使用時戴口罩,不小心沾到手上注意立即沖洗。

     

    RNase AwayTM試劑可以替代DEPC,操作簡單,價格低,且無毒性。只需將RNaseAwayTM直接倒在玻璃器皿和塑料器皿的表面,浸泡后用水沖洗去除,即可以快速去除器皿表面的RNase,并且不會殘留而干擾后繼實驗。

     

    丙烯酰胺

    圖片

    丙烯酰胺屬中等毒性物質,可通過皮膚吸收及呼吸道進入人體,因此,在搬運和使用中必須穿戴好防護用具,如防毒服,防毒口罩及防毒手套等。

     

    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經毒性,同時還有生殖、發育毒性。作用表現為周圍神經退行性變化和腦中涉及學習、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變化。

     

    試驗還顯示丙烯酰胺是一種可能致癌物,職業接觸人群的流行病學觀察表明,長期低劑量接觸丙烯酰胺會出現嗜睡、情緒和記憶改變、幻覺和震顫等癥狀,伴隨末梢神經病如手套樣感覺、出汗和肌肉無力。累積毒性,不容易排毒。


    具備以下任何一項者,可列為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觀察對象。


    a.接觸丙烯酰胺的局部皮膚出現多汗、濕冷、脫皮、紅斑;
    b.出現肢端麻木、刺痛、下肢乏力、嗜睡等癥狀;
    c.神經-肌電圖顯示有可疑神經源性損害。

     

    PMSF:苯甲基磺酰氟

    圖片

    苯甲基磺酰氟是一種高強度毒性的膽堿酯酶抑制劑。它對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膚有非常大的破壞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而致命。要戴合適的手套和安全眼鏡,始終在化學通風櫥里使用。在接觸到的情況下,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眼睛或皮膚,已污染的工作服丟棄掉。

     

    HCOH:甲醛

    圖片

    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揮發,也是一種致癌劑。很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對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損傷作用。要避免吸入其揮發的汽霧,戴合適的手套和安全眼鏡。始終在化學通風櫥內進行操作。遠離熱、火花及明火。

     


    文章內容來源網絡,轉載僅為分享知識,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169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