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實驗室中的爆炸潛在危險!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02-26
    核心提示:何為爆炸? 爆炸是指大量能量(物理或化學)在瞬間迅速釋放或急劇轉化成機械、光、熱等能量形態的現象。物質自一種狀態迅速轉變成另一種狀態,并在瞬間放出大量能量的同時產生巨大聲響的現象稱為爆炸。
     爆炸可分為物理性爆炸和化學性爆炸兩種。

    (1)物理性爆炸:這種爆炸是由物理變化引起的,物質因狀態或壓力發生突變而形成爆炸的現象稱為物理性爆炸。例如,容器內液體過熱氣化引起的爆炸,鍋爐的爆炸,壓縮氣體、液化氣體超壓引起的爆炸等。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質的性質及化學成分均不改變。

     

    (2)化學性爆炸:由于物質發生極迅速的化學反應,產生高溫、高壓而引起的爆炸稱為化學性爆炸。化學爆炸前后物質的性質和成分均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實驗室中也存在爆炸風險嗎?

    當然!

    實驗室可分為不同的種類,常見的有電力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機械實驗室等。各類實驗室有不同的安全管理規定:生物實驗室要求易去塵、耐磨和抗污染,物理和化學實驗室則要按規定嚴格管理化學試劑等。

     

    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起因有很多種,比如,最常見的就是: 隨便混合化學藥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混合物在受熱,摩擦或撞擊時會發生爆炸。

     

    實驗室中哪些不規范操作會爆炸?

    由于實驗操作不規范,粗心大意或違反操作規程都能釀成爆炸事故。如:

     

    (1)配制溶液時,錯將水往濃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濃的氫氧化鈉時未等冷卻就將瓶塞塞住搖動都會發生爆炸。

     

    (2)減壓蒸餾時,若使用平底燒瓶或錐瓶做蒸餾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處不能承受較大的負壓而發生爆炸。

     

    (3)對使用的四氫呋喃,乙醚等蒸餾時,由于這類試劑放久后會產生一定的過氧化物,在對這些物質進行蒸餾前,未檢驗有無過氧化物并除掉過氧化物,過氧化物被濃縮達到一定程度或蒸干易發生爆炸。

     

    (4)制備易燃氣體時,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制備和檢驗氧氣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氣體。例如氧氣制備、氫氣制備,實驗中若操作不慎易發生爆炸(見著火一節)。

     

    (5)金屬鉀、鈉、白磷遇火都易發生爆炸。

     

    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轉載僅為分享知識,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