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檢驗技術 » 食品采樣技術 » 正文

    2767家檢測機構監督抽查結果通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1-15
    核心提示: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23年度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報,全年共抽查2767家獲得省級資質認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23年度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報,全年共抽查2767家獲得省級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對543家機構予以責令改正;查處存在一般違法行為的機構394家,撤銷存在嚴重違法行為的5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詳情如下: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2023年度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報

    粵市監認監〔2024〕6號

    各地級以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相關檢驗檢測機構:

    為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工作,規范獲取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從業行為,營造公平有序的檢驗檢測市場秩序,按照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海關總署、國家藥監局《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國市監檢測發〔2023〕90號)和《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2023年度雙隨機抽查工作計劃的通知》(粵市監信監〔2023〕98號)有關規定,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2023年度省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本次“雙隨機”監督抽查,是對轄區內獲得廣東省省級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開展隨機抽查,將社會關注度高、直接關系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領域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加大對機動車檢驗(含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尾氣排放檢驗)機構、生態環境檢(監)測機構、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體檢驗機構、醫療器械防護用品檢驗機構、消防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建材(鋼筋)檢驗機構、珠寶玉石金銀首飾檢驗機構、食品檢驗機構、碳核查領域的檢驗檢測機構、成品油檢驗機構、眼鏡產品檢驗機構等領域的監督抽查,總體抽查比例不低于30%,其他領域按照總體比例不低于15%實施。全年共抽查2767家獲得省級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對543家機構予以責令改正;查處存在一般違法行為的機構394家,撤銷存在嚴重違法行為的5家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

    二、抽查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檢驗檢測機構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系沒有有效運轉,儀器設備未定期開展計量朔源,樣品管理未能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管理等。有的檢驗檢測機構對從業人員的政策法規以及相關業務培訓不到位,檢驗檢測人員對《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的“四不實,五虛假”的檢驗行為認識不足,理解不準確。

    (二)從業行為不規范。部分檢驗檢測機構名稱、地址或主要人員(含最高管理者、技術負責人、授權簽字人)發生變化的,未嚴格按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規定及時向資質認定部門申請變更,特別是授權簽字人離職后遲遲未主動申請辦理注銷手續。有的檢驗檢測機構超出資質認定證書規定的檢驗檢測能力范圍,擅自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及報告。

    (三)嚴重違法行為仍有發生。有的檢驗檢測機構技術能力不能持續符合資質認定要求,仍開展檢驗檢測并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和報告。個別檢驗檢測機構存在未按照國家標準開展檢驗檢測,或未經檢驗檢測出具報告或偽造檢驗檢測數據、出具虛假檢驗檢測結果等嚴重違法行為。

    三、工作要求

    (一)各檢驗檢測機構務必落實主體責任。各檢驗檢測機構要依法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在實驗室關鍵人員培訓、設備使用、樣品處理、數據傳輸與保存、實施檢驗檢測方法以及檢驗過程控制等方面要全面加強管理。要提高遵規意識,各有關從業機構務必識別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的法制性要求與實驗室認可的規范性要求的兩套不同的管理制度,加強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檢驗檢測方法以及責任風險意識的學習,特別是要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辦法》,以及《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9號)、《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63號)等,依法依規開展檢驗檢測。對監督抽查發現的問題要認真分析原因,舉一反三,確保整改及時、到位,確保出具的檢驗檢測數據和結果真實、客觀、準確。

    (二)各地務必認真督促監督抽查發現存在的問題。各地市市場監管局應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做好轄區內檢驗檢測機構問題整改的跟進督促工作;對于拒不整改或未及時整改的行為,應及時依法查處;加快對涉嫌違法的機構調查取證進度,固化證據,依法實施行政處罰。要嚴格落實信息公開要求,按照“誰檢查、誰錄入、誰公開”的原則,將本部門監督抽查結果及時錄入廣東省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平臺,將行政處罰等信息歸集至企業信用檔案,記于企業名下并通過省級、地市信用網向社會公示。

    (三)各地應不斷完善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各地市市場監管局要進一步深化與公安、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動,加強信息溝通和工作銜接,統籌推進檢驗檢測監管工作,發揮市場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和其他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專業監管的整體優勢,不斷提升我省檢驗檢測綜合監管能力。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1月3日

    附件

    2023年度全省市場監管部門省級資質認定檢驗檢測機構“雙隨機”監督抽查情況匯總表

    地市

    檢查機構數(家)

    責令改正(家)

    查處案件數(宗)

    撤銷證書數(張)

    廣州市

    436

    98

    99

    2

    深圳市

    314

    35

    43

    0

    珠海市

    85

    31

    5

    0

    汕頭市

    46

    15

    16

    0

    佛山市

    326

    30

    21

    1

    韶關市

    33

    4

    2

    0

    河源市

    80

    40

    6

    0

    梅州市

    79

    71

    10

    0

    惠州市

    151

    11

    5

    0

    汕尾市

    38

    14

    0

    0

    東莞市

    252

    36

    1

    0

    中山市

    61

    19

    26

    0

    江門市

    133

    27

    43

    0

    陽江市

    70

    13

    31

    0

    湛江市

    242

    37

    37

    0

    茂名市

    61

    12

    18

    0

    肇慶市

    134

    4

    8

    2

    清遠市

    91

    4

    4

    0

    潮州市

    35

    13

    13

    0

    揭陽市

    59

    25

    0

    0

    云浮市

    41

    4

    6

    0

    合計

    2767

    543

    394

    5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關鍵詞: 監督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141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1.1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