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檢驗技術 » 食品采樣技術 » 正文

    10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涉及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9-02
    核心提示: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10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涉及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飲料、速凍食品、糕點...... 1批次食用油

    近日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10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調味品、飲料、速凍食品、糕點

    ......

     

    1批次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不合格項目為:黃曲霉毒素B₁

     

    1

    調味品



    不合格項目為:氨基酸態氮

     

    3批次

    飲料



    不合格項目為: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2批次

    速凍食品



    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過氧化值(以脂肪計)

     

    3批次

    糕點



    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

     

     

     

     

    部分不合格檢驗項目小知識

    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防腐劑是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學成分,用于延緩或抑制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敗變質。長期食用防腐劑超標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防腐劑在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應超過1。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未嚴格控制各防腐劑的用量。

    黃曲霉毒素B₁

    黃曲霉毒素(AFT)是主要由黃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原料污染帶入(如使用霉變的糧食及加工品等)、加工過程污染(如加工設備清洗消毒不徹底,造成加工過程的二次污染)、儲存運輸不當(如存儲環境不適宜,食品易腐敗生霉)是造成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不合格的原因。

    氨基酸態氮

    氨基酸態氮是醬油、釀造醬等產品的特征性品質指標之一。氨基酸態氮含量越高,產品的質量越好,鮮味越濃。氨基酸態氮不合格,主要影響的是產品的風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釀造醬》(GB 2718-2014)規定,釀造醬的氨基酸態氮限量為≥0.3g/100g,氨基酸態氮含量不達標,可能是產品生產工藝不符合標準要求,未達到要求發酵的時間;也有可能是產品配方缺陷的問題;還有可能存在個別生產經營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為降低成本而故意摻假的情況。

    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

    山梨酸及其鉀鹽抗菌性強,防腐效果好,是目前應用非常廣泛的食品防腐劑。長期食用山梨酸及其鉀鹽超標的食品,可能對肝臟、腎臟、骨骼生長造成危害。飲料中檢出山梨酸及其鉀鹽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保質期或者為彌補產品生產中衛生條件不佳而超限量使用,或者未準確計量。

     

    來源: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關鍵詞: 不合格 抽檢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020 second(s), 11 queries, Memory 1.0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