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檢驗技術 » 培訓資料及講義 » 正文

    細菌芽孢染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6-28  來源:生物無憂
    核心提示:某些細菌在其發育的一定階段可以形成一個內生孢子,即為芽孢.芽孢形成后并不脫離原細菌菌體,它的形狀、大小和在菌體的位置都是一定
       某些細菌在其發育的一定階段可以形成一個內生孢子,即為芽孢.芽孢形成后并不脫離原細菌菌體,它的形狀、大小和在菌體的位置都是一定的.老熟的芽孢可自菌體中脫落出來.芽孢結構上的特點是壁厚和細胞質濃厚,所以不易著色,通常多采用著色力強的染色劑和用加熱等手段促使芽孢著色,并利用復染的方法對比原細菌菌體和芽孢,才易于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但是,若用簡單染色法使菌體著色而芽孢無色也可以襯托出芽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
    【實驗目的】
    掌握細菌芽孢染色的方法.
    【實驗原理】
    細菌的芽孢含水量少,脂肪含量高,芽孢壁較厚,對染料的透性差,不易著色,但是一旦著色又難以脫色.
    通常,芽孢染色采用弱堿性染料孔雀綠在加熱的條件下進行.染色完畢,用蒸餾水沖洗.因孔雀綠是弱堿性染料,與菌體結合力較差,因此易被水沖洗掉,而進入芽孢的孔雀綠卻難于溶出.水洗后,再用一種呈紅色的堿性染料復染,使菌體和芽孢呈現不同顏色.
    【實驗材料、藥品及器具】
    1、菌種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桿菌(Bacillus megaterium)
    2、染液 孔雀綠染液
    藏花紅染液
    3、器皿 顯微鏡、酒精燈、鑷子、洗凈的載玻片4 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鏡紙、吸水紙、玻璃紅、洗瓶裝蒸餾水、接種環.
    【實驗步驟】
    1、取培養24h左右的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分別涂片、干燥、固定.
    2、在涂片部分用吸水紙條蓋住,然后向紙條滴加孔雀綠液至飽和.
    3、將涂片逐漸加熱至微冒蒸汽并不時添加染液以防止吸水紙條干燥.染色
    2-8 分鐘.
    4、除去吸水紙條,用蒸餾水輕輕沖洗掉多余染液.
    5、用藏花紅染液復染30~60S.
    6、水洗,風干或烘干后鏡檢.
    【實驗結果】
    1、首先用低倍鏡,再用油浸鏡檢查制片,注意芽孢的顏色和菌體的顏色.
    2、繪制芽孢圖.注意芽孢在菌體內的位置、大小和形狀并繪制游離芽孢形態圖.
    【思考題】
    1、為什么經孔雀綠染色后,水洗再復染紅色染液只能染上菌體?
    2、用革蘭氏染色能否看到芽孢,為什么?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關鍵詞: 細菌芽孢染色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088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