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檢驗技術 » 食品理化檢驗技術 » 儀器分析 » 正文

    峰形異常—拖尾峰,前延峰、平頂峰、雙峰等15種氣相色譜峰異常分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12-08
    核心提示:在日常色譜定量分析中,出現色譜峰形異變或鬼峰,不但嚴重影響定量精度,甚至使分析工作無法進行,為此我們把峰形異變常見類型加

    在日常色譜定量分析中,出現色譜峰形異變或鬼峰,不但嚴重影響定量精度,甚至使分析工作無法進行,為此我們把峰形異變常見類型加以分析,并給出可能原因,供大家參考。

    15種異常峰形包括:臺階峰、負峰、"N" 或 “W”峰、舌頭峰(前延峰)、拖尾峰、出峰后基線下移、程序升溫時基流增加(漂移大),噪聲增加、圓頂寬峰、平頂峰(未到滿量程)、原來能分開的峰分不開、直角峰、帶毛刺峰、操作條件未變,原來能判別的峰不見了、“鬼峰”(怪峰,多余峰,記憶峰)等。下面請看它們可能出現的原因和排除方法。





    1.臺階峰:

    (1)TCD熱絲被樣品中所含鹵素、氧、硫等元素腐蝕;

    (2)氣體流量突變如:注射墊突然漏氣,氣路受阻等;

    (3)記錄色譜峰裝置故障如:拉線松。





    2.負峰:

    (1)TCD用氮做載氣,由于待測組分在N2中濃度不同,熱傳導值呈現非線性而可能 出現負峰,有時可以通過改變載氣流量或進樣量克服;

    (2)操作ECD時進樣量過大而出負峰,這是由于工作原理由電子捕獲轉變為電離檢測,此時靈敏度還會大大降低;

    (3)操作FID,低電離效率的溶劑(如CS2)或雜質出現,使原基流較高的輸出基線減小而顯示為負峰;

    (4)操作FID,在無極化電壓,樣品量較大可能出現負峰;

    (5)操縱NPD、FPD時氣流比不合適,溶劑或某些組分會出現負峰。





    3."N" 或 “W”峰:

    (1)TCD操作,用N2作載氣由于熱傳導率非線性引起;

    (2)FID操作時,樣品溶劑電離效率低(如CS2),或氣流比欠佳時;

    (3)ECD操作時,由于檢測器被污染,溶劑峰或待測組分含量較高,或脈沖電源有毛病。





    4.舌頭峰(前延峰):

    (1)汽化溫度偏低;

    (2)載氣流量;

    (3)進樣量大,汽化時間長;

    (4)汽化室被污染,樣品有吸附效應;

    (5)樣品在柱頭有冷凝或色譜柱被污染;

    (6)進樣技術差(揮發性組分的進樣速度太慢);

    (7)峰前出現了“鬼”峰。





    5.拖尾峰:

    (1)色譜柱安裝不合格,樣品不能以“塞子”形進入色譜柱,柱與檢測器安裝的死體積太大;

    (2)樣品未能注射入柱頭中(柱頭進樣方式);

    (3)汽化管沒有安裝好或破損,樣品只能脫尾進入色譜柱;

    (4)汽化室的溫度低或偏高;

    (5)載氣流量偏低;

    (6)進樣量大;

    (7)載氣系統(如注射墊處)有漏氣;

    (8)進樣器(汽化室),被樣品中高沸點雜質或注射墊殘渣污染;

    (9)色譜柱被污染至使被分析組分和高沸點污染物作用;

    (10)補充氣未開或偏低;

    (11)色譜柱溫度偏低或失效;

    (12)甲烷化Ni催化劑失效;

    (13)進樣技術差(如速度不合適);

    (14)正好有干擾峰(鬼峰)出現(如誤用被污染的注射針);

    (15)無極化電壓(FID),此時伴隨靈敏度偏低;

    (16)樣品前處理有毛病。





    6.出峰后基線下移:

    (1)樣品量大,特別是溶劑改變了工作狀態;

    (2)FID被污染狀況發生改變,或氣流比發生變化;

    (3)系統出現漏氣,或出現堵塞;

    (4)色譜柱被污染;

    (5)樣品處理不當,如:樣品中有些物質和固定相發生作用。





    7.程序升溫時基流增加(漂移大),噪聲增加:

    (1)色譜柱需重新老化或失效;

    (2)新換載氣純度欠佳;

    (3)過濾器失效;

    (4)樣品前處理不當,如:雜質干擾物太多;

    (5)靈敏度太高;

    (6)數據處理裝置的判峰參數設置不合理。





    8.圓頂寬峰:

    (1)樣品量大超出了色譜柱容量;

    (2)汽化溫度低;

    (3)色譜柱沒按要求安裝;

    (4)檢測器工作狀態不對,如載氣太小、沒開補充氣;

    (5)數據處理裝置的判峰參數(半峰寬)設置偏大。





    9.平頂峰(未到滿量程):

    (1)樣品量大,放大器量程高,衰減大,信號輸出飽和;

    (2)檢測器已工作在飽和區;

    (3)數據處理輸入信號極性接錯,或零點失調。





    10.基線出現波浪狀峰:

    (1)高靈敏度操作儀器未穩定之前;

    (2)操作TCD、ECD時,柱箱或檢測器箱溫度周期變化;

    (3)環境溫度對儀器控溫影響;

    (4)電壓不穩,對柱溫控制精度影響;

    (5)過溫保護設置低于控制溫度;

    (6)壓力(流量)調節閥失調,周期變化。





    11.原來能分開的峰分不開:

    (1)色譜柱安裝不合要求 ;

    (2)色譜柱被污染,需重新活化 ;

    (3)色譜柱壽命已到,需更換;

    (3)新更換的氣源,純度不佳;

    (4)濾器失效,重新老化或更換;

    (5)色譜柱溫度和載氣流量需要微調優化(色譜分析一般允許);

    (6)檢測器工作狀態變化(如ECD漏氣、FID氣流比欠佳);

    (7)汽化室被污染,注射墊漏氣;

    (8)樣品處理不當,雜質干擾物太多;

    (9)進樣技術太差;

    (10)進樣量超出了色譜柱容量;

    (11)數據處理的判峰參數,半峰寬或斜率設置不合理;

    (12)放大器量程或衰減設置失誤。





    12.直角峰:

    (1)儀器輸出負信號超出了數據處理的范圍;

    (2)數據處理裝置零點未校正,或量程設置太大無法判斷基線位置;

    (3)數據處理裝置輸入信號極性接反,零點設置不對。





    13.帶毛刺峰:

    (1)儀器工作不穩定,噪聲大于要求;

    (2)數據處理裝置的判峰參數,半峰寬和斜率設置太小;

    (3)極化電壓(FID)不穩。





    14.操作條件未變,原來能判別的峰不見了:

    (1)色譜柱被污染或失效;

    (2)氣路系統被污染(如氣源純度低,過濾器失效);

    (3)注射墊漏氣;

    (4)注射針密封性差;

    (5)數據處理的判峰參數,如:半峰寬和斜率設置偏大;

    (6)進樣方法不對。





    15.“鬼峰”(怪峰,多余峰,記憶峰):

    (1)上一次進樣的高沸點雜質峰自然流出;

    (2)載氣不純過濾器失效使低沸點的污染物冷凝在色譜柱頭,程序升溫時正常流出;

    (3)注射墊未經老化或無隔墊清洗而出的污染峰;

    (4)汽化溫度太高或嚴重污染至使樣品某些組分分解;

    (5)樣品某些組分與被污染固定相產生了作用;

    (6)色譜柱溫度太高固定相分解;

    (7)使用了被污染的注射針( 本身不合格,手摸或進過易污染的樣品);

    (8)樣品予處理不完善或用錯溶劑;

    (9)樣品中有空氣;

    (10)TCD、ECD等密封性差(漏氣);

    (11)電源不穩,對控溫或放大器有不良影響;
        (12)色譜柱堵塞物使用不當,如玻璃棉未按要求進行處理。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關鍵詞: 氣相色譜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232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1.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