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檢驗技術 » 食品理化檢驗技術 » 儀器分析 » 正文

    分子吸收光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10-06

    . 分子吸收光譜的產生

    (一)分子能級與電磁波譜

        分子中包含有  原子和電子,分子、原子、電子都是運動著的物質,都具有能量,且 都是量子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分子處于一定的運動狀態,物質分子內部運動狀態有三種形式:

    電子運動:電子繞原子核作相對運動;

    原子運動: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團在其平衡位置上作相對振動;

    分子轉動:整個分子繞其重心作旋轉運動。

      所以:分子的能量總和為

                   E分子 = Ee +Ev +Ej + (E0 +E)                (3)

        分子中各種不同運動狀態都具有一定的能級。三種能級:電子能級 E(基態 E1 與激發態 E2

                        振動能級 V= 0123

                        轉動能級 J = 0123

        當分子吸收一個具有一定能量的光量子時,就有較低的能級基態能級 E1 躍遷到較高的能級及激發態能級 E2 ,被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須與分子躍遷前后的能量差E 恰好相等,否則不能被吸收。

    雙原子分子的三種能級躍遷示意圖

    對多數分子           對應光子波長                  

    E 約為1~20eV            1.25 ~ 0.06          紫外、可見區(電子)

    E 約為0.5~1eV             25 ~ 1.25            ()紅外區 (振動)

    E約為10-4~0.05eV        1.25cm~ 25          (遠)紅外區(轉動)

          分子的能級躍遷是分子總能量的改變。當發生電子能級躍遷時,則同時伴隨有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的改變,即電子光譜”——均改變。

         因此,分子的電子光譜是由許多線光譜聚集在一起的帶光譜組成的譜帶,稱為帶狀光譜

        由于各種物質分子結構不同 ® 對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選擇性吸收 ®  吸收光子后產生的吸收光譜不同 ®  利用物質的光譜進行物質分析的依據。

    .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與有機分子結構的關系

    (一)電子躍遷的類型

        許多有機化合物能吸收紫外-可見光輻射。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主要是由分子中價電子的躍遷而產生的。

        分子中的價電子有:

               子: s 電子、p 電子(軌道上能量低)

               未成鍵電子: n 電子(  軌道上能量較低)

         這三類電子都可能吸收一定的能量躍遷到能級較高的反鍵軌道上去,見 -3

     

     分子中價電子躍遷示意圖

    1. s - s* 躍遷

       s-s*的能量差大®所需能量高®吸收峰在遠紫外 (l<150nm)

        飽和烴只有s s* 軌道,只能產生s - s*躍遷,例如:

        甲烷 吸收峰在 125nm;乙烷 吸收峰在 135nm ( < 150nm )

      ( 因空氣中O2< 150nm輻射有吸收,定量分析時要求實驗室有真空條件,要求一般難達到)

    2. p-p* 躍遷

      p-p*能量差較小®所需能量較低®吸收峰紫外區 (l200nm左右)

      不飽和烴類分子中有p電子,也有p* 軌道,能產生p-p*躍遷:CH2=CH2 ,吸收峰  165nm。(吸收系數 e 大,吸收強度大,屬于強吸收)

    3. n- s*躍遷

        n- s* 能量較低 ® 收峰紫外區  (l 200nm左右(與p-p*接近)

        含有雜原子團如:-OH-NH2 -X-S 等的有機物分子中除能產生

    s-s* 躍遷外,同時能產生n- s *躍遷,例如:三甲基胺 (CH3)3N- n- s* 吸收峰在 227 nm e 約為900 L/mol·cm ,屬于中強吸收。

    4. n- p*躍遷

       n- p*能量低 ® 吸收峰 近紫外、可見區  (l 200 ~ 700nm)含有雜原子的不飽和基團,如  -C=O-CºN 等,例如:    丙酮: n- p*躍遷, lmax 280nm左右(同時也可產生p-p*躍遷),屬于弱吸收, e < 500 L/mol·cm .

        各種躍遷所需能量大小次序為: s - s* > n- s* ³ p-p* > n- p*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在有機化合物中應用主要以:p-p* n- p* 為基礎。

    (二)吸收峰的長移和短移

               長移:吸收峰向長λ 移動的現象,又稱 紅移;

               短移:吸收峰向短λ移動的現象,又稱 紫移;

               增強效應:吸收強度增強的現象;

               減弱效應:吸收強度減弱的現象。

    (三)發色團和助色團

        p-p* n- p*躍遷都需要有不飽和的官能團以提供 p 軌道,因此,軌道的存在是有機化合物在紫外-可見區產生吸收的前提條件。

    1.發色團:具有 p 軌道的不飽和官能團稱為發色團。

       主要有: -C=O-N=N- -N=O -CºC- 等。

    但是,只有簡單雙鍵的化合物生色作用很有限,其有時可能仍在遠紫外區,若分子中具有單雙鍵交替的共軛大p(離域鍵)時,

    如:  丁二稀          CH2=CH—CH=CH2

        由于大p鍵中的電子在整個分子平面上運動,活動性增加,使 p p* 間的能量差減小,使 p- p* 吸收峰長移,生色作用大大增強。

    2. 助色團

        本身不生色,但能使生色團生色效應增強的官能團 ——稱為助色團

        主要有: OH  –NH2  SH –Cl –Br

    (具有未成鍵電子軌道 n 的飽和官能團)

        當這些基團單獨存在時一般不吸收紫外-可見區的光輻射。但當它們與具有軌道的生色基團相結合時,將使生色團的吸收波長長移(紅移),    使吸收強度增強。

    (助色團至少要有一對與生色團 p 電子作用的孤對電子)

    (四)溶劑效應(溶劑的極性對吸收帶的影響)

               p-p* 躍遷:溶劑的極性­  ® 長移­

    . 吸收光譜

        吸收光譜: 稱吸收曲線,是以波長(l)為橫坐標、吸光度(A)為縱坐標所描繪的圖形。

    特征: 吸收峰   曲線上比左右相鄰處都高的一處;

                  lmax     吸收程度最大所對應的 l(曲線最大峰處的 l

                         曲線上比左右相鄰處都低的一處;

                   lmin       最低谷所對應的 l

                   肩峰    介于峰與谷之間,形狀像肩的弱吸收峰;

                 末峰吸收  在吸收光譜短波長端所呈現的強吸收而不呈峰形的部分。

    吸收曲線示意圖

    定性分析:吸收光譜的特征(形狀和 lmax

    定量分析:一般選 lmax 測吸收程度(吸光度 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2.258 second(s), 454 queries, Memory 2.9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