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革蘭氏染色的拓展知識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1-11-03
    核心提示:一、使用顯微鏡時注意事項:1、玻片標本要對準通光孔中央,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破壞物鏡。2、不能隨意取下物鏡。3、輕拿
     

    一、使用顯微鏡時注意事項:

     

    1、玻片標本要對準通光孔中央,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破壞物鏡。

    2、不能隨意取下物鏡。

    3、輕拿輕放。

    4、使用完畢后,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

    5、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鏡紙擦拭。

     

    二、細菌的基本形態有:球狀、桿狀和螺旋狀。

    細菌的特殊結構有:莢膜、鞭毛、菌毛和芽孢。

     

    球狀細菌

     

    桿狀細菌

     

    螺旋狀細菌

     

    細菌的特殊結構

     



    三、革蘭氏染色

    原理:

      染色后細菌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細菌的形態、排列及某些結構特征,而用以分類鑒定。

     

     

    步驟:

      1、涂片

        將培養的不同菌分別作涂片,干燥,固定。固定時通過火焰1-2次即可,不可過熱,以載玻片不燙手為宜。

      2、染色

       (1)、初染加草酸鉸結晶紫一滴,約一分鐘,水洗。

       (2) 、 媒染滴加碘液沖去殘水,并覆蓋約一分鐘,水洗。

       (3)、 脫色將載玻片上面的水甩凈,并襯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剛剛不出現紫色時為止,約20-30秒,立即用水沖洗干凈。

       (4)、 復染用番紅液染1-2分鐘,水洗。

     

    意義:

        革蘭氏染色法不僅用來觀察細菌的形態,而且它還是細菌鑒定的重要方法。微生物的細胞小且透明,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下不易識別,必須對它們進行染色,使經染色后的菌體與背景形成明顯的色差,從而能更加清楚地觀察其形態和結構。因此,微生物染色技術是觀察微生物形態結構的重要手段。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023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