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什么是革蘭氏陰性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7-26
    核心提示:革蘭氏陰性菌泛指革蘭氏染色反應呈紅色的細菌。在革蘭氏染色實驗中,首先添加了龍膽紫(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種復染染料
      
    革蘭氏陰性菌泛指革蘭氏染色反應呈紅色的細菌。在
    革蘭氏染色實驗中,首先添加了龍膽紫(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種復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紅(safranin)或品紅(fuchsine)),從而將所有的革蘭氏陰性菌染成紅色或粉色。通過這種測試我們可以區分兩種細胞壁結構不同的細菌。革蘭氏陽性菌在反應后的除色溶液中將呈現龍膽紫的顏色。


       
    革蘭氏陰性菌
    細胞壁肽聚糖含量低,而脂類含量高。當用乙醇處理時,脂類物質溶解,細胞壁通透性增強,使龍膽紫極易被乙醇抽出而脫色;再度染上復染液番紅的時候,便呈現紅色了。


    特性


    1、胞質膜(Cytoplasmic membrane):存在于細胞質中各膜結合細胞器中的膜,包括核膜、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溶酶體膜、線粒體膜葉綠體膜、過氧化物酶體膜等。

    2、肽聚糖薄層,比革蘭氏陽性菌要薄得多 。

    3、外層膜(outer membrane),是在肽聚糖層之外的膜,內含有脂多糖,核糖,O抗原。

    4、外層膜中還有孔蛋白,允許特定的分子通過。

    5、周質(periplasmic space): 指肽聚糖層和外層膜之間的空間 。

    6、S層直接與外層膜相連,而非肽聚糖層。

    7、如果有鞭毛,表毛有四個支撐環而不是兩個。

    8、沒有磷壁酸(teichoic acids)或者脂磷壁酸

    9、多糖骨架上有脂蛋白

    10、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中含有胞壁質脂蛋白(Braun's lipoprotein),其作用為通過共價鍵連接外層膜和多糖。

    11、大多數革蘭氏陰性菌非孢子生殖(伯氏考克斯體(Coxiella burnetii)除外)。


    病源


       
    革蘭氏陰性菌
    的病原能力通常與其細胞壁組成相關,具體說來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又稱為LPS或者內毒素(endotoxin))層。在人體中,LPS可以激發一種固有免疫反應(innate immune response)這種反應是通過細胞素制造和免疫系統活化等來描述其特征的。比如,紅腫就是細胞素產生并釋放導致的。因為脂多糖在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墻表皮,所以大多數或舊型抗生素都不能有效抑制此類細菌。


    辨別方式

       
    結晶紫液加碘液染色,再用95%酒精脫色,然后用稀復紅液染色。經過這樣的處理,有的細菌被染成紫色,是革蘭氏陽性菌,有的被染成紅色,是革蘭氏陰性菌。



    革蘭氏陰性菌的
    種類


     

    革蘭氏陰性菌,以大腸桿菌為代表。大腸桿菌為兼氣性菌種,一般生存于腸道中及厭氧的環境中。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特征為有一層outer memberane 與陽性菌種不同。截至2011年對大腸桿菌的研究很多,除了它是一般食物中是否有被污染的指標外,很多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皆需要使用到大腸桿菌[2]  當作實驗宿主。


    除了大腸桿菌外,變形桿菌、痢疾桿菌、肺炎桿菌、布氏桿菌、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嗜血)桿菌、卡他(摩拉)菌、不動桿菌屬、耶爾森菌屬、嗜肺軍團菌、百日咳桿菌、副百日咳桿菌、志賀菌屬、巴斯德菌屬、霍亂弧菌、副溶血性桿菌、類志賀吡鄰單胞菌等也是革蘭氏陰性菌。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029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5 M